-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纪念刘和珍君(改10.25)
先请大家读一副对联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是鲁迅逝世时,他的友人埃德加·斯诺写给 他的挽联,其中包含了先生的两部作品: 《呐喊》《彷徨》 他逝世后,覆盖他的灵柩 的旗子上写着“民族魂”三个大字。 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 鲁迅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2.读写作背景介绍:请朗读注释①“1926年3月…… 制造了屠杀爱国民众的‘三.一八’惨案”。 3.提取主要信息:何年何月何时谁制造了什么惨案?为 什么会发生这一惨案?惨案的影响大不大?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段祺瑞临时执政府和帝国主 义勾结制造了“三.一八”惨案。 3.12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大沽口”事件——3.16“八国联 军”发出“最后通牒”——3.18集会游行并前往执政府请愿。 制造了死47人、伤200多人的“三·一八”惨案。惨案震惊 中外,影响非常大。 本文所写的刘和珍、杨德群等就是在惨案中遇难的。 五.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归纳七部分中每部分的大意,理清全文思 路,找出文章线索。(练习一) 2.文章线索:这篇文章共七个部分,看看这七个部分是 以什么为线索来贯穿的? 刘和珍在“三一八”惨案中牺牲了,年仅22岁。一个 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殒落了,如一枝傲放的鲜花凋零 了。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悲剧,鲁迅曾经说过:“悲剧 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下面我们不妨来探寻一下刘和珍身上有价值的东西, 那些可贵的品质。 ①作者通过了哪些具体事件和细节描写来刻画刘和珍 君的形象的?(练习二) ②作者对刘和珍君的印象怎样?这样写有何作用? 牛刀小试:(目前)任课老师印象记 片段作文:人物片段描写 选用一定的人物描写方法,对目前你们的任 课教师作描写。 要求: 1.至少要用到两种人物描写方法; 2.文中不得出现老师的任教学科和姓名, 但大家读了你的描写后又能猜出你写的是哪 一科的老师; 3.不少于100字。 (二)重、难点句分析 一①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 师范大学为十八日在段祺瑞执政府前遇害的刘和珍杨德群 两君开追悼会的那一天,我独在礼堂外徘徊…… 思考(4问):1.这句话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既交代开追悼会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更点出了 制造惨案的罪恶的元凶。 2.“就是……那一天”对“三月二十五日”起什么作用?二 者之间是什么关系?鲁迅一向提倡简练为文,在此为何如 此罗嗦? 解释说明,时间状语的同位语(复指成分),强调这一 天非同寻常,突出追悼会的重大意义。 3.在时间和学校前面加“中华民国”、“国立”也不符合鲁 迅简练为文风格,这样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用意? 4.作者为什么不像一般的人物传记一样从刘的生平事迹写 起而从追悼会写起?作者为什么不进入追悼会会场? ①更能体现作者在礼堂外徘徊时难以抑制的悲愤心情,给 全文定下“悲愤”的基调。 ②更有力表明写作本文不仅仅由于程君的请求,更是“我” 的自愿。 ③ 展现了“三一八”惨案之后方方面面的动态,表达自己对各种社会势力的评论。 第二问:无法承受追悼会的悲凉气氛。 4.两个“沉默呵”有何不同的表达效果? “沉默啊,沉默啊”这是对反动派罪行的愤怒控诉。第 一个“沉默啊” 感叹的成分较强;第二个“沉默呵” 愤怒的情绪较突出。 5.最后一句是什么复句?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如果 写成“沉默呵,沉默呵,在沉默中爆发。”表达效果有 何不同? 为唤醒民众,作者指出“沉默”的两种前途:一种是爆 发,一种是灭亡。但作者肯定的是后者。只有“爆发” 才是唯一出路,作者用这一选择复句来启发读者思考, 激励人们警觉起来,投入战斗。既是对反动派的 警告:杀人者别得意,沉默到了极点就将是爆发的时 刻;更是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鼓动。 改写后:缺少了事物向另一种发展的可能,不能发人深 思。 五.①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 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 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 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 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 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思考:①若把“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改写成“听说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效果有何差别? 原句用节奏舒缓停顿频繁的短句(一句三逗),读来铿锵有力, 气势奔放,强烈而有力地表达了内心深沉的悲愤之情。改句缺少 停顿气势减弱,语气十分平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