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聚乙烯表面紫外接性及表征.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聚乙烯表面紫外接性及表征

聚乙烯表面紫外接枝改性及表征 汇报人:刘晓萃 同组人:焦云鹏 指导老师:汪辉亮 2008年4月30日 实验意义 聚乙烯 优:性能优良,应用广泛。 缺:非极性材料,表面能低,不易反应,结 晶度高,在室温下不被溶解,难于粘接。 紫外光接枝法由于接枝可严格限定在聚合物表面而不损害本体性能、简便易用、设备成本低、易于连续化生产等优点而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表面改性技术 。 实验目标 本实验以甲基丙烯酸(MAA)为接枝单体,在高密聚乙烯(HDPE)表面进行紫外光接枝。 旨在讨论脂肪酮在自引发反应中的溶剂和引发剂双重角色,并细致研究丙酮和丁酮的水、乙醇混合溶液的不同体系下,接枝程度的差异及成因。 主要试剂 高密聚乙烯(HDPE)薄片:自行用高密聚乙烯粒料制备。 甲基丙烯酸(MAA)、丙酮、丁酮、乙醇均为分析纯,实验前未进一步纯化。 水:紫外光接枝实验所用的水为一次蒸馏水;接触角实验所使用的是二次水。 主要仪器 高压汞灯紫外辐照装置:RW—UVAC201—20bsd—1;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AVATAR360,美国Nicolet公司制造;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 (DSC):DTA404PC; 电子万能试验机:CSS-2202型,长春制造; 接触角测定仪:JYG-360型; 分析天平(0.0001g)、真空干燥箱、平板硫化机。 实验方法 液相接枝实验——Percent-grafting 红外光谱半定量分析——CI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Xc(%) 黏结强度测试——紫外层压法 接触角的测定——接触角θ 结果与讨论 1.脂肪酮的自引发反应中接枝率的比较 三种体系:(以体积分数表示) 10%丁酮/80%水/10%乙醇; 10%丁酮/60%水/30%乙醇; 10%丙酮/80%水/10%乙醇。 单体:甲基丙烯酸(MAA) 物质量浓度为2mol/L。 2. 红外光谱 10%丁酮/80%水/10%乙醇 样品两面接枝程度的差异,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大。 内标:随着接枝程度的增大,样品变得模糊,不透明,吸光度变化很大。 基线校正:用来保证结果的正确。 部分样品谱图的峰顶出现锯齿状,接枝程度大,吸光度强,超出测量范围,红外光谱定量分析只适用接枝量较低的样品。 4.黏结强度测试 黏结原因 LDPE片材表面接枝丙烯酸等吸水性单体后产生了自粘接性能。辐照时,产生热量使样品温度在接枝的丙烯酸醋类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Tg (在室温以上,LDPE熔化温度以下)以上,使得两个接枝表面上的接枝链能够运动而互相扩散并缠结在一起。当温度回复到接枝聚合物的Tg温度以下时,接枝聚合物链的活动性大大降低,因而高分子材料之间就具有了很好的粘接效果。 6.关于接枝原理 在脂肪酮的自引发接枝反应中,自由基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紫外光辐照下,被激发的三线态的酮。 三线态不仅要有足够的能量来从聚乙烯表面把氢原子夺走,还要有较长的寿命来保证夺氢过程的顺利进行。 水由于可以和酮形成氢键,使三线态的通具有更高的能量,使夺氢过程能够进行的更顺利。 结论 1.丙酮或丁酮,与水和乙醇混合,都可以引发单体MAA在HDPE表面的接枝,不同体系,接枝效率不同;对于丁酮,如比例一致,水占比例越大,接枝程度越好;对于比例相同的丙酮和丁酮,丁酮接枝效果更好。 2.红外光谱可以用于半定量分析接枝程度,实验结果与用百分接枝率表征一致, 3.接枝聚乙烯样品的结晶度一般随接枝量的增加而降低。 4.接枝可以增大聚乙烯的黏结强度,利用紫外层压法,辐照超过30s,样品黏结强度大于样品本体强度。 5.接触角θ随接枝量的增加而减小,随与样品的接触时间的延长而减小。 致谢 感谢汪辉亮老师的细心指导! 感谢几位师兄的耐心帮助! 感谢焦云鹏的完美合作与容忍! 感谢其他组同学的谦让与配合! * * 丁酮 同一体系,百分接枝率随辐照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幅度不同。 原因:辐照时间越长,所提供的辐照能量就越多,这可以使更多的丁酮分子被激发至三线态,有利于夺氢过程。 丁酮 比较 百分接枝率随水占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加。 水扮演重要角色。 原因:丁酮在水中的溶解行为。丁酮中的羰基可以于水形成氢键,是结构稳定,因而,水含量越大,百分接枝率越高。 丙酮 百分接枝率也是随辐照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幅度不同。 说明对于脂肪酮这类既是溶剂又是引发剂的体系,由于结构相近,作用机理相似。 丙酮和丁酮接枝效率比较 丁酮的百分接枝率要大于丙酮。 原因:乙醇的存在,使丙酮失去了溶解度上的优势,丁酮的结构有利于三线态的稳定,夺氢时,能更好的分散电荷,因而接枝率大些。 2. 红外光谱 1705cm-1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