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昆曲五大角色行当详解 组图.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昆曲五大角色行当详解 组图

昆曲五大角色行当详解 组图 昆曲旦角   凡戏中女性人物都属旦。细分之,昆剧有老、正、作、四、五、六、贴七门之说;其中以正、五、六、贴为主体。   正旦   一般是扮演已婚女子的。昆剧中有一句行话,叫“正旦只有两件半红衣裳”,大约指以下三折戏中穿红衣裳的正旦是重头戏:《琵琶记》中的赵五娘(在《称庆》一折中穿红衣)、《风筝误》中的柳夫人(《后亲》一折中穿红衣)和《烂柯山》中的崔氏(在《痴梦》一折中穿红衣)。这三人规定由正旦扮演,在上述三折戏中必须穿红衣裳,只是崔氏因为她是在做梦时自以为做了诰命夫人,她的大红霞帔不好算真穿,只能算作半件,所以有“两件半”之说。   五旦   一般是扮演所已及笄的淑女,或待字闺阁的千金,所以又称闺门旦,如《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浣纱记》中的西施等。有一些一时蒙尘流落的善良侠义少女也多由五旦扮演,如《玉簪记》中的陈妙常、《绣襦记》中的李亚仙,《双红记》中的红绡等。   六旦   通常比五旦的年龄稍小些,身份略低些,又称活泼旦;或者因为原称快乐旦或乐旦,转音而称为六旦。《西厢记》中的红娘、《牡丹亭》中的春香、《渔家乐》中的邬飞霞、《翡翠园》中的赵翠儿等,皆属六旦。   贴旦   此名色由来已久,在旦初分为两个家门时,就是旦与贴。据说其原义是在主要旦之外又“贴”一旦,就旦中之“贴”,犹如生中之“外”,也就是次要者的意思。但事实上贴旦所扮演的固然多数为村姑贫女、侍妾丫环,但也不乏夫人小姐、千金淑女。她们往往有独立的身份、自主的言行及鲜明的性格,在不少戏中是很重要或最主要的角色,甚至是唯一的女角,如《相约相骂》(《钗钏记》)中的芸香、《彩楼记》中的刘千金、《红梨记》中的谢素秋、《蝴蝶梦》中的田氏等,原都是归属贴旦行的。实际上,贴旦和六旦相去不远,所以过去分家门时,贴和六旦便是分在一起的。昆剧中关于旦角有“衣西裴蝴”和“一门九娘”两句话,从中可以看出正、五、六、贴重头戏之一斑。所谓“ 衣西翡蝴”,那是指旦角很难演的四出戏:《衣珠记》(荷珠,贴旦)、《西楼记》(穆素徽,五旦)、《翡翠园》(赵翠儿,六旦)、《蝴蝶梦》(田氏,贴旦)。所谓“一门九娘”,系指昆剧戏目中有九个“娘”,是旦这个家门中的重头戏,她们是:赵五娘(《琵琶记》,正旦)、李三娘(《白兔记》,正旦)、杜丽娘(《牡丹亭》,五旦)、京娘(《风云会》,五旦)、白娘娘(《雷峰塔》,五旦)、雪娘(《一捧雪》,五旦及四旦)、红娘(《西厢记》,六旦)、赵翠娘(《翡翠园》,六旦)、美娘(《占花魁》,贴旦)。   老旦   顾其名而知其义,老旦是扮演老年女性的。在旦行中,老旦是规定专门单独分出,而同其他诸门都不相通的一个细家门。其代表人物有:《荆钗记》中的王十朋之母、《精忠记》中的岳母、《红梨记》中的花婆等,都是老旦的重头戏。老旦也有反串男角的,如《铁冠图》中的王承恩,便是老旦的骨子戏。脚色同人物反串,固然有各种因素,但也非任意可为。王承恩是个老太监,由老旦反串扮演,传统戏作这样的安排,似亦不能全算无稽。   四旦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门。昆剧中有一些具有特殊性质和特殊表演的“刺杀戏”,扮演其中女角者叫刺杀旦,大约由“刺杀”促言转音而成为四旦。“刺杀戏”的代表作是“三刺”、“三杀”。“三刺”是指《刺梁》(《渔家乐》)、《刺汤》(《一捧雪》)、《刺虎》(《铁冠图》)中的邬飞霞、莫雪娘、费贞娥。“三杀”则指《杀娘》(《武十回》)、《杀山》(《翠屏山》)、《杀惜》(《宋十回》)中的潘金莲、潘巧云、阎婆惜。“三刺”是为自守而刺杀他人,“三杀”是不守妇道而被人所杀。刺杀旦有其特殊的表演身段,特别是邬飞霞和莫雪娘在《刺梁》、《刺汤》中刺杀仇人时的特殊表演,反映了两个人物性格的突变。所以,上演《渔家乐》和《一捧雪》,演到《刺梁》、《刺汤》时,按规定要另换演员——四旦去扮演邬飞霞和雪娘。如早年 “传”字辈演《渔家乐》,先由张传芳以六旦扮邬飞霞主演,到《刺梁》一折则由刘传蘅上场刺杀,两人前后同扮一个人物。作旦这个名称据说起源于唐代优伶的“弄假妇人”。昆剧中的作旦则是其家门虽属于旦,而其扮演的人物却大多是男的,似乎同古代刚好相反。作旦又以扮演男小孩为多,如《南柯梦》中的花郎,《浣纱记》中的伍员之子,《邯郸梦》中的番儿,《寻亲记》中的周瑞隆等;偶尔竟也有扮成年男子的,如《千金记》中的汉五刘邦等。 昆曲生角    因为早期昆剧属于南戏系统,所以它继承了南戏的角色行当体制,同时兼收北杂剧之长,以生、旦、净、末、丑、外、贴七行为基础角色,早期作品《浣纱记》反映了昆剧初创时期的角色分行法,即除遵循南戏的七行之外,还借鉴了元杂剧的小末、小旦等设置法,更增设小生、小旦 、小末、小外、小净五行,共十二行。   明末昆剧兴盛期,明刊本《墨憨斋定本传奇》中,将原以“贴”扮老年妇女改为“老旦”,亦系吸收了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