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文:分享,给孩子带来快乐
论文:分享,给孩子带来快乐绥德县第一幼儿园 杨娟 案例:一天早上贡禧龙小朋友从书包中拿出一本新“奥特曼”图书,男孩子们都围了上来,叽叽喳喳地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这时谢天小朋友提出想看但遭到了拒绝,缪雨翔小朋友也提出想看但也遭到了拒绝,缪雨翔想了会撅起嘴说:“我以后不和你好了!”这时,贡禧龙马上感到如果不与别人一起看图书,就可能失去小伙伴,于是就同意将图书给小伙伴看。我适时地在旁抓住这一教育时机问小龙:“和缪雨翔一起看书高兴吗?”并尽一步强化:“有好东西应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才对,你看,因为你把图书分给小伙伴看了,所以你们在一起才玩的那么高兴,你真了不起!”小龙高兴的和大家大谈书中“奥特曼”的知识,小伙伴们都听的滋滋有味,从中体验到了分享图书、分享知识所带来的快乐! 分享对于如今的孩子来说是那么陌生,因为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的金宝宝。从小就是要什么有什么,日子久了,孩子养成只知道接受别人的东西,不愿意将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和别人一起分享。可是我们社会需要的绝对不是只能接受而不会分享的人。《纲要》中把孩子学习分享明确列入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中。从幼儿的长远发展来看,一个能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同别人分享自己东西的人,才是一个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以下便是我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对其进行分享能力培养的点滴体会: 一、利用日常情景对幼儿进行分享体验的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老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老师的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老师要做有心人。平时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幼儿作好行为示范。如在分发物品时,老师要有意识的将这些物品以分享的形式来进行;当自己有了快乐体验时,要以分享的形式讲给幼儿听;当看到幼儿正在玩玩具时,老师可以有意识的走过去对幼儿说:“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或者说:“你可不可以把玩具分给我一些?”待幼儿体验到分享带来的乐趣后,幼儿便会自觉产生分享的动机,模仿老师发出类似的行为。因此,教师必须经常检查自身的言行,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 同伴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老师要在同伴中树立有分享行为的好典型让其他幼儿学习,如当幼儿有某种物质分享行为时,老师要做出某种积极评价和鼓励,这样回激发其他幼儿去模仿和学习。我们教师对待生活,对待周围人的态度都会对幼儿产生影响。因此在平时,我们处处做有心人,常常有意识地把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一些较有意义的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情感分享;慢慢的幼儿也会把家中所发生的一些高兴的事、伤心的事,有时甚至会把晚上做的梦讲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感受体验她当时的情绪。 此外,我们利用移情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霍夫曼指出:移情是儿童社会行为产生、形成、发展的重要趋动力。利用移情教育幼儿,能使其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力。比一味地要求有效得多。如:有一次,我班的张颖哲小朋友带来了一件非常好玩的玩具,小朋友见了都十分羡慕都想玩玩,而张颖哲却害怕被别的小朋友弄坏,不愿借给他们孩子们都挺失望,我一看,见正是对孩子们进行分享教育的有利时机。于是,我当着孩子们的面拿过玩具,对张颖哲说:“这个玩具现在如果是我的了,你想玩,该怎么办?”“问你借呗!”他毫不犹豫的回答:“可是,我不借你玩,你心里会怎么样啊?”我摆出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张颖哲想了想说:“我觉得很不开心。”“那宝宝不给大家玩,大家心里怎么样啊?”“我们不开心,很难过。”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宝宝,你看,小朋友刚才的心里和你现在的心里是一样的难过,你知道为什么吗?” 张颖哲不说话,他拿过玩具放在小朋友的手里,大伙儿高兴地和他一起玩了起来。孩子们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了两中角色,体验到了羡慕时迫不及待被人拒绝时的失望,与人分享时的满足感等多种内在的情感,从而摆脱了自我这一中心,提高了自我意识的水平。 二、利用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幼儿进行分享认知的培养。 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文学作品中的适当的正面形象最有利于幼儿分享认知的培养。一次,我讲故事《玩具一起玩》,让幼儿学会讲:“大家一起玩,你玩一会,我玩一会。”教育幼儿要与小朋友一起玩,不争抢玩具,在这个故事的延伸活动中,我让幼儿表演“小动物玩玩具”大家一起玩,幼儿通过游戏后认识到一起玩的快乐,幼儿通过游戏后认识到一起玩的快乐,也体会到分享的初步感受。 故事《三个好朋友》中的小猪,为自私而失去了朋友变得孤独,当他与好朋友共享它的漂亮玩具时,它又得到了朋友。孩子们听完后,都能认同任何好吃,好玩的东西都不应该一个人独享,懂得了与人分享才能得到快乐的道理。 故事《金色的房子》中的小姑娘因为自私而失去了朋友变得孤独,当她与小动物们共享她漂亮得金色房子时,她又得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