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边塞诗的成熟兴盛及大西北.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边塞诗的成熟兴盛与大西北 胥惠民 摘要:关于边塞诗的概念存在混乱现象。我们所说的边塞应该是指古代中央政权统一时候的边塞,即主要指沿着长城的走向所形成的地域。在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的割据政权之间的边界是不能算作一般意义上的边塞的。边塞诗的成熟和兴盛离不开大西北。没有大西北边塞卫国战事和奇丽风光,就不会有唐代的边塞诗派的兴盛与成熟。边塞诗在宋、元、明三代衰落了。边塞诗在清代取得堪与唐代比美的成绩。 关键词:边塞诗的概念;边塞诗的成熟与大西北;清代边塞诗 在我国的各种诗歌题裁中,和大西北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边塞诗。我们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大西北的自然人文景观,边塞诗就会黯然失色。在唐代如果没有大西北提供的诗歌素材,就不会有盛唐边塞诗的成熟,就一定不会有和山水田园诗派对举的边塞诗派。这有大量事实为证,在我们民族中,大家能够记诵的边塞诗几乎全是描写大西北自然人文景观的。胡大浚先生说:“边塞诗是大西北的歌,是大西北的骄傲。”①信哉斯言! 边塞诗辨正 什么是边塞诗?这好像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不就是描写边塞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的诗吗?最近为了给“《文学遗产》西部论坛”准备论文,我阅读了五六种边塞诗选本,计有孔凡信的《历代边塞诗赏析》(明天出版社1988年出版),胡大浚的《唐代边塞诗选注》(甘肃教育出版社1990年出版),卢冀宁﹑汪维懋的《历代边塞诗词选析》(军事谊文出版社1997年出版),李炳海、于雪棠的《唐代边塞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李之亮、李迪选注《边塞诗精华》(京华出版社2001年出版);发现各本所选并非都符合边塞诗的概念。这些选本关于边塞诗概念的内涵不一致,存在扩大化的倾向,其中有的选本约有四分之一的作品不是准确的边塞诗。 边塞诗常常反映边关的军旅生活,要写到战争,但军旅生活和战争内容并不等于边塞诗。把屈原的《国殇》、刘邦的《大风歌》、汉代乐府民歌《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和曹操的《蒿里行》算作边塞诗显然不够妥当。据选者说,《国殇》写于秦军大败楚军于丹阳、蓝田之后,是对楚军将士的歌颂。在我国边塞诗的概念中,分裂的诸侯国的“国界”够不上一般意义的“边塞”。把丹阳、蓝田一带当作边塞,是一个历史概念的错误。刘邦《大风歌》写于平定淮南王英布叛乱之后,回到故乡沛县丰邑招待父老乡亲的宴席上,同边塞无关。民歌《战城南》写中原的战争,《十五从军征》写军人归家后看到的荒凉,都和边塞无关。至于把曹操《蒿里行》算作边塞诗,更不妥当。这首诗描写“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讨伐的是董卓,事发生在中原,何关边塞? 边塞诗成熟于唐代,关于这时边塞诗的界分应该准确些。可是并不尽然。有的学者把骆宾王《至分水戍》,高适《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古大梁行》、《同群公出猎海上》,张巡《闻笛》和《守睢阳作》,高蟾《宋汴道中》,都算作边塞诗。《至分水戍》写河南南阳县分水岭的自然景色;高适《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写于河南商丘,描写两人过去在漳水、邺西相识相会的情况;大梁是开封的旧称,《古大梁行》描写战国时魏国国都的强盛与衰落;《同群公出猎海上》描写诗人在山东广饶的一次打猎活动;张巡《闻笛》和《守睢阳作》反映的战争发生地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宋汴道中》诗题中的“宋、汴”分别指称地方相当今河南商丘和开封:把描写发生今河南、山东的一些诗称作边塞诗,肯定是错误的。 在评价宋代边塞诗时,有的学者说:“陆游被召入王炎幕府,身着戎装,观察地形,参谋方略,这是他一生中最令他留恋的一段军旅生活。在这里,他创作了许多震撼人心、鼓舞斗志的边塞诗。”并列举陆游边塞诗的代表作有:《金错刀行》、《书愤》、《追忆征西幕中旧事二首》、《观大散关图有感》、《客自凤州来言岐雍间事怅然有感》等。南宋和金的边界东起淮河,西到大散关一带,如果把描写这个边界的诗作算作边塞诗,华夏大地的腹心之地被人看作边塞,肯定是对边塞诗的误解。至于把陈与义《牡丹》、岳飞《题青泥市寺壁》、《池州翠微亭》、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算作边塞诗,其失误理由是一样的。至于一些学者把刘子翬《汴京记事二首》、范成大《州桥》这些描写当时金国南京开封府的诗算作边塞诗,那么杜甫写长安的《春望》也都成边塞诗了。 金代元好问的《岐阳》描写元兵攻下金国的岐山地区;清代张煌言《甲辰八月辞故里》为自己作了清兵的俘虏后被押解辞别故乡鄞县而作;张维屏《三元里》写广州市北郊人民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的斗争,把这些诗看作边塞诗也是值得商榷的。 以上所举边塞诗之所以不准确,是选诗者关于边塞的理解不够准确。我们所说的边塞是指古代中央政权统一时候的边塞,它是指从秦、汉时起所自然形成的边界内外。所谓的边塞诗是指描绘统一政权的东北边界、华北的北部、西北的陕北、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即主要是沿着长城的走向所形成的地域。在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的割据政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