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庆水运流
重庆水运物流的发展 组员:邹振羽 范宗浩 重庆位于长江黄金水道上游,是西部12个省(区)市中除广西外,具有水运优势的市。三峡工程的建设为重庆水运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大力发展重庆水运物流正当其时。 一、重庆水运物流发展现状 1.水运物流市场潜力较大 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水运物流稳步发展。2004年,反映物流运输效率的水路货运周转量更是超过铁路,一跃为几种运输方式之首。同时,重庆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长也非常迅速,外贸物资有93%是通过水运。因此,重庆水运物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重庆水运物流发展现状 2.水运物流设施建设力度逐步加大 重庆水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过去一直较低。但“十五”以来,重庆市开始加大水运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十一五”计划完成投资达158亿元。九龙坡作业区改扩建工程、寸滩集装箱作业区一期工程、28个库区重点淹没复建码头等项目先后建成投产,国家西部大开发十大项目之一的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工程和涪江富金坝航电枢纽工程、万州港区江南沱口作业区等相继开工。“十五”期间全市共建设重点水运项目44个,改善航道里程635公里,新增航道15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1000万吨,努力实现由滞后型向适应型发展。特别是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重庆、武汉、南京等内河港口建设”,重庆水运物流设施建设底气更足了(表1)。随着港口及航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重庆的水运条件将极大改善,水运物流发展的基础更扎实。 重庆水运物流发展现状 3.水运交通网络开始逐步形成 随着三峡蓄水成库,重庆寸滩、万州江南、涪陵黄旗、长寿长明等一批码头的建成、库区码头的复建,嘉陵江、乌江等梯级渠化的不断完成,航道的整治,重庆港口布局更趋合理,航道通航能力不断提高,通航里程大大延伸。重庆开始逐步形成以长江为骨干,嘉陵江、乌江等为主通道,重庆、万州、涪陵港为节点的水运网络体系。同时,重庆还在进一步加快建设境内及通向周边省市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让云、贵、川。陕等周边省市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重庆作为货物进出中东部地区和对外贸易的中转地。 重庆水运物流发展现状 4.水运物流企业纷纷加入竞争 随着水运物流发展条件的不断改善,市场潜力逐渐显现,重庆水运物流市场开始受到企业重视。仅2004年,重庆市就筹建开办了56家水运企业,到2005年底,全市水运企业已发展到288家。同时国内外的实力公司尤其是跨国物流公司也纷纷以独资、合资、战略合作等形式,进入重庆水运物流市场。中远集团为拓展重庆市场,还准备选择重庆大型生产企业和国内外有实力的专业物流营运商,以资产为纽带,以中远强大的干、支线运力为依托,组建大型专业物流公司,打造国际一流的综合物流平台。 重庆水运物流发展现状 5.船型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 在交通部的组织下,重庆市参与编制完成了《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并积极推动船型的标准化、大型化和专业化。2003年三峡蓄水以来,重庆市水运物流企业纷纷投资建造新船。重庆最大民营企业——民生轮船公司更是早在三峡成库前的2000年,就与长江船舶设计院合作开发既满足标准船型要求,节能、环保和大型,并能提高营运效率的优化船型,到2003年,就有9条新型船舶投入使用,船型标准化改造工作还列入重庆市2006年的重点工作。“十一五”期间,重庆市还计划投入27亿进行船舶标准化建设工作。 二、重庆水运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运物流市场竞争无序 由于进入水运物流市场的门槛很低,船主只需在工商部门办个执照就能营业,一些小机驳船也加入市场竞争。尤其是近几年,重庆私人船舶增长非常迅速。因此,参与重庆水运物流市场的企业不仅数量较多,规模较小,而且成分也十分复杂:竞争的方式和手段各式各样,“价格战”时常发生,服务价格较为混乱:还有些水运企业凭借垄断地位,从事不公平竞争。无序的竞争既不利于企业良性发展,也影响重庆水运物流市场声誉。 重庆水运物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水运物流管理人才缺乏 随着现代物流日益受到重庆市企业和社会各方重视,物流管理人才需求越来越大。虽然经过各方几年的努力,物流人才短缺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人才仍然是物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主要表现为总量规模小,人员结构老化,专业特色不突出,后劲不足,尤其缺乏具备现代物流观念,熟悉物流运作,同时又通晓相关领域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因此,作为专业性极强的水运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