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以明代地方志资料和徽州地区为中心.docVIP

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以明代地方志资料和徽州地区为中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以明代地方志资料和徽州地区为中心

PAGE        PAGE 1        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     ——以明代地方志资料和徽州地区为中心   常建华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比较丰富的明代地方志以及文集、族谱等资料,对明代的祠庙祭祖礼俗、徽州宗祠的发展进行了考察。作者认为,明代士大夫受《家礼》的影响,倡导并实践祭祖礼仪,从而使祭礼与祠堂进一步普及。嘉靖以降宗族祠庙祭祖发展的基本原因正在于此。  关键词:祭礼 宗祠 士大夫      一、引言      关于明代宗族祠庙祭祖的发展问题,我曾从祭祖礼制的角度对明代家庙令最早制定的时间、胡秉中建议的时间、嘉靖十五年(1536)家庙及祭祖制度的出发点和内容进行了考订,指出“议大礼”的推恩令允许庶民祭祀始祖,客观上为宗祠的普及提供了契机。 常建华《明清时期祠庙祭祖问题辨析》,《第二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陈柯云、赵华富论述了明代中后期徽州宗族祠堂普及的事实。 陈柯云《明清徽州的修谱建祠活动》,《徽州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赵华富《徽州宗族祠堂的几个问题》,周绍泉、赵华富主编《’95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日本学者井上彻也考察了“议大礼 常建华《明清时期祠庙祭祖问题辨析》,《第二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陈柯云《明清徽州的修谱建祠活动》,《徽州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赵华富《徽州宗族祠堂的几个问题》,周绍泉、赵华富主编《’95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井上彻《夏言の提案——明代嘉靖年間における家廟制度改革》,《中国にぉける歴史と歴史意識の展開についての総合的研究》(研究成果报告书)东北大学文学部1994年;《祖先祭祀と家廟——明朝の对応》,《文経論叢》第三十卷第三号,弘前大学文学部1995年版。    铃木博之《明代における宗祠的形成》,《集刊東洋学》第七十一集,1994年。        二、明代风俗志记载祠庙祭祖的一般情形    明代地方志对宗族祠庙祭祖的记载主要集中在风俗志的祭礼和岁时节日部分。祭礼部分记载祭祖礼仪实施情形,涉及祠庙的设置状况;岁时节日部分有节令祭祖活动的记录。下面我们就这两方面分别论述。   从祭礼看宗族祠庙的设置状况  先看京师,辖有今天的北京、河北省。顺天府是首善之区,多有士大夫。万历《顺天府志》卷一《地理志·风俗》记载:“祭礼:士大夫庙祠如朱文公《家礼》;民间朴野,唯岁时市阡张焚于道,寒食持酒肴哭于坟上。”可见该府士大夫建有家庙、祠堂祭祀祖先。不过该府隆庆《丰润县志》卷三《地理志·风俗》记载:“祭礼:士大夫四时祭毕,合族人宴饮为会,拜扫亦如之。”未提到士大夫是否建有家庙。京师其它地区地方志则反映出士大夫建庙极少,嘉靖《广平府志》卷一六明确指出:“士大夫多无祠堂,惟奉先世神主于寝(知礼之家作木椟盛神主,凡祖考妣、考妣及有伯叔者共盛一椟,有椟中高下间隔者;乡人多画家堂供养,亦无神主)。”显然,该府有祠堂的士大夫是少数。而嘉靖《隆庆志》卷七《人物·风俗附》说:“其祭扫也,清明、中元、下元谓之鬼节,则携酒、果、肴、纸、烛,男妇俱诣祖茔行礼焉。”只谈到扫墓,未涉及祠庙祭祖,也表明当地祠庙祭祖不盛。   再看河南。开封府的地方志记载祭礼较多,嘉靖《通许县志》卷上《人物·风俗附》讲到祭礼时说:“吉祭于清明、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祀于先垄,大族用伎乐,祭既而饮,竟日乃归。自提学陈公降祭式,命各学行祭礼,乃有祭主于家者。”可见当地墓祭是传统的,家祭是后起的,是地方官提倡的结果。嘉靖《太康县志》卷四《礼乐》记载:“祭:四时祭先主及墓祭行《家礼》,士大夫家一二举行;乡民岁时墓祭,多用释道文疏、设食奠酒、焚纸钱、叩首而已。”这里只有个别士大夫根据《家礼》祭祖。嘉靖《尉氏县志》卷一《风土类·风俗》记载:“祭:祖先随时随事祭告。”未及祭告场所。嘉靖《许州志》卷七《典礼·风俗》则说当地:“又重墓祭,而祠堂亦渐设云。”除了传统的墓祭外,祠祭在增加。在汝宁府光州,嘉靖《光山县志》卷一《风土志·风俗》记载:“祭:士大夫家有祠堂,无则祭于正寝之中堂,春秋有墓祭,其礼节除士大夫外,多随时俗行之。”光山的士大夫依礼在祠堂祭祖。嘉靖《商城县志》卷六《典礼·乡仪》也记载:“祭礼:按朱子祭礼主于尽爱敬之诚,贫则称家之有无,疾则量力而行之。力可及者,自当如仪。今庶民之家鲜克由礼,遵式厚俗,当自士夫始。”从要求士大夫以身作则来看,士大夫祠庙祭祖是不会多的。    士大夫祠庙祭祖也见于其它北方的地方志。崇桢《历乘》卷一四《风俗纪》记载山东济南历城县的情形:“祭:士大夫有家庙,设主于中,祖考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