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黄铜件氨液氧化讲述.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黄铜件在含有碱式碳酸铜的氨液中进行氧化具有工艺设备简单,可室温操作,成膜速度快,生产成本低等优点,被认为是黄铜材料的主要氧化方法。但是常因氧化前预处理方法选用不当和难以避免沉淀于膜上的红色挂霜等问题的存在,往往不能获得理想的氧化膜质量,阻碍了该工艺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本节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实验找到简便的处理方法,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666.保持黄铜件表面铜锌比例的酸蚀 实践表明,黄铜件在氨液氧化液中想要获得理想的氧化膜质量,酸蚀后合金表面铜、锌成分之比必须符合本工艺的技术要求,即含锌为30%~40%,含铜59%~68%。但一般的预处理方法是很难达到。在硝酸或某些混合酸中浸蚀时,如工艺条件的掌握上稍有偏差,便会使黄铜表面脱锌或脱铜,失去原有比例,给氧化膜的生成带来了困难,有时甚至无法生成氧化膜,如果采用铬酸洗,则工件表面还会产生钝化膜,用别的浸蚀还可能产生置换层。 为解决这一难题,经过多种方法试验、比较后,选用如下配方,酸洗效果很好,没有副作用。 小件操作时最好在玻璃器皿中进行,以便观察其反应过程。当工件表面冒出密集的小气泡时即可取出转下道工序。 667.氧化膜表面红色挂灰 其产生的原因是: (1)氧化液使用过久,有少量金属铜游离析出; (2)氧化过程中的置换铜层; (3)氧化前预处理过程中酸洗不当,工件表面已有置换铜层。 上述三点中除了(3)可在酸洗中采取措施去除之外,(1)和(2)两点较难避免,只能氧化后在膜上设法除去。经过多种酸、碱处理试验发现,用5~7g/L的氰化钠溶液清洗氧化膜上的红色挂灰效果最好,经此溶液中清洗后的氧化膜表面不但红色挂灰全部消失,而且氧化膜色泽更佳,呈深乌黑色,操作也很方便,是一种理想的除挂灰方法。 含氰溶液有毒,事后要加强清洗。 668.氧化成膜速度过慢 氧化速度过慢,一般是因为氨液氧化溶液使用一定时间之后,溶液开始老化,由原来的清亮透彻的深蓝色变成混浊的蓝黑色,这是溶液中积聚过多的锌盐和消耗过多的氨液所致,这时应该更换溶液,但更换时最好留下1/l0~1/20旧液作为“药引子”,这样使用效果好。虽然这样,但也不要当天即用。 上述溶液若要继续使用,则需加点温(30~40℃),但此时所获膜层颜色显得较黑,光泽性也比较差。 为提高溶液的利用率,氧化溶液使用时尽可能不加温,使用后妥善保管。 669.氨液氧化溶液配制的注意事项 (1)溶液要配有备用。当现用的溶液失效后,配用的溶液即可接替使用,不至于因当时配制的溶液不好使用而影响生产进度。 (2)配制溶液不可过急。溶液配制时放热反应,会加速氨液中氨的挥发,故配制时速度不可过快,最好在冷却的条件下操作。 (3)配制时要剧烈搅拌。配制时碱式碳酸铜易沉淀,为此,在碱式碳酸铜撒向氨液中时要分次撒入,并加剧搅拌。 (4)配成的溶液要妥善保管。最好保存在大口玻璃瓶中,或利用干燥器,以利于密封,减少氨的挥发。 kajbzon 阳极氧化设备/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