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活性炭滤池中无脊椎动物的孳生及控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活性炭滤池中无脊椎动物的孳生与控制 范珊珊,林涛,陈卫, 张健 (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摘要: 臭氧活性炭处理工艺在国内外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但应用中发现部分无脊椎动物及其幼虫能够穿透砂滤池进入炭池并大量繁殖。分析了炭滤池中无脊椎动物出现并孳生的原因,对国内外炭滤池中出现的主要无脊椎动物种群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归纳,提出了国内外炭池无脊椎动物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通过对炭滤池反冲洗控制、水处理单元的优化和预氧化等对无脊椎动物去除效果的总结,分析和比较了现行的控制技术及其可行性。 关键词:饮用水处理; 活性炭滤池; 无脊椎动物; 孳生;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602(2010)14—0030—04 自1977年西德谬海姆市多奈水厂将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技术应用于水处理工艺后,活性炭净化作为一种主要的深度处理技术已在欧洲、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应用,在我国北京、深圳和昆山等地也有广泛应用?。在BAC技术应用过程中,活性炭滤池的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活性炭滤池的溶解氧和有机质较高,为轮虫、线虫、枝角类、桡足类和腹毛动物等无脊椎动物的孳生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和良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其在炭池中的二次孳生,并可能引起随炭池出水的生物泄漏问题。如Husmann研究表明,无脊椎动物存在于活性炭滤池中有利于生物净化作用的发挥,但是密度过高可能堵塞滤池并发生泄漏。活性炭处理工艺发生无脊椎动物的泄漏,这不仅违反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对感官性状指标的规定,而且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无脊椎动物中的某些种类可能成为寄生虫的宿主,同时有研究表明,一个无脊椎动物可携带细菌总数达lO-4 000个,发生泄漏后其携带致病菌进入管网可能影响饮用水安全。因此,鉴于国内部分水源富营养化及水质恶化的趋势,常规水处理工艺的局限性使活性炭工艺的应用日趋广泛,而其供水水质的生物安全问题应该引起充分重视。 1常规水处理工艺中无脊椎动物问题 20世纪初期活性炭技术还未大规模应用于水处理工艺,而国外部分学者就发现并证明了饮用水中无脊椎动物的存在。近年来,我国部分水厂也发现了以剑水蚤为代表的浮游动物穿透砂滤池的问题,这说明部分具有较强游动性的浮游生物可以突破砂滤屏障而进入后续单元。自2000年以来,我国部分学者对以剑水蚤为代表的桡足类浮游动物开展了相应的生物控制及去除技术研究,并在控制水源水中剑水蚤孳生和常规工艺除蚤的生产实践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在我国水厂中的逐步推广和应用,若常规处理工艺无法有效控制无脊椎动物的泄漏,存活的少数成体或者虫卵进入后续深度处理单元后,就可能造成其在炭池中的二次生长繁殖。 2国内外对无脊椎动物研究现状 2.1 国外 随着活性炭工艺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有研究发现穿透砂滤池的无脊椎动物在炭池中出现二次繁殖的现象。研究表明,在水处理系统中个体较大的无脊椎动物更容易进行二次繁殖;炭池中的微生物为无脊椎动物的繁殖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如以蓝藻、硅藻、微生物为饵料的桡足类动物,在食物充足时其二次孳生速度较快。随着生物活性炭滤池运行时间的延长,出水中无脊椎动物的密度呈指数增长,其中轮虫和线虫占其总量的90%以上。 Schreiber等对以莱茵河水为水源的某水厂活性炭工艺进行了为期17个月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炭池中主要无脊椎动物由轮虫、线虫、腹毛动物、枝角类和桡足类浮游动物等组成。炭池出水中无脊椎动物的密度最高可达6 800个/m3,其中轮虫的比例可高达99.8%。研究发现,炭池运行初期轮虫数量极少,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在230~250 d后轮虫成为炭池中的优势种群,数量骤增至5 488个/m3,而线虫和腹毛动物的数量则降至最低水平。分析认为,轮虫数量迅速增加一方面是由于水温及运行时间延长,引起炭池中溶解氧和有机质浓度增加,而优势种群无脊椎动物的出现与水质周期中特征有机质的种类和浓度密切相关;另一方面轮虫和线虫具有渐进的演替顺序,使得两种无脊椎动物的食物来源及摄食顺序存在差异。反冲洗后炭池中无脊椎动物的密度明显减小,延长反冲洗时间则能够显著减小无脊椎动物的密度。 2.2 国内 李小伟等对南方某水厂炭池中无脊椎动物的种群进行了为期13个月的调查,该水厂以水库水为水源,水质特征为低浊、高藻和微污染。研究发现,炭池中无脊椎动物共为3纲23种(类),炭池滤后水中无脊椎动物密度最高可达825 个/m3,主要为轮虫(58%~100%),优势种类有单趾轮虫(36%)、鞍甲轮虫(26%)、狭甲轮虫(10%)、腔轮虫(7%)、蛭态目(5%)等,其他轮虫及其他类群无节幼体、线虫、枝角类、桡足类和寡毛类密度较低。乔铁军等通过中试和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