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艺生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的学艺生涯

我的学艺生涯 姜存瑞 ?编者按:姜存瑞系天津著名评书艺术家。本文着重叙述了1928年至1935年他艰苦学艺的经历。 ?立志说书 ??? 我是1908年七月初二日生人。父亲是职员。我在五六岁的时候,祖母就教我读百家姓等书,使我在识字方面有了基础。7岁时,我在故乡杨柳青文昌阁小学上义学。我在童年时代就很喜好听故事,听评书,听起来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常常走出家门,到外人家去听书、听故事。为此不断受到母亲的斥责,祖母为了缓和这一矛盾,经常给我讲小笑话听。 ??? 祖母是一位擅长讲故事的老太太。她虽然是一位粗通文字的家庭妇女,可是她口齿清晰,语音嘹亮,讲起故事来有声有色有条不紊,能使人聚精会神地从头听到尾也不觉疲倦,而且还能让人感觉着余味难尽。这样,我们这些听故事的孩子们,有时学着祖母的语气和讲故事的方法,相互地讲述听过的故事。一天祖母听了我们讲故事很流畅,欢喜地拍着掌夸奖我们说:你们比我说得还好啦!因此自幼我的家庭和邻里培养了我对故事的爱好。 ??? 稍长,白天上学,下晚我就去本镇关帝庙,在月台上听文学艺人彭竹坡先生讲的评书。后来,我说《三国》,背赞赋、背文章以及一些表演手法等,都受彭先生的影响。 ??? 1924年经同乡友人介绍,我到天津来学徒,在河北关上杨家大院韩记木工厂学雕刻技术。当时厂内的规章规定,住厂的徒工下班以后没有要事不准出厂。我为了听书,想尽了办法也得出厂,所以每天找出因由向看门的告假,以达到出去听书的目的。二十年代天津的评书、评书艺人势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口来了。北京和外地的评书艺人纷纷来津献艺,如西河大鼓名人朱大官、转眼王、毛贲等;天津市内的评书艺人也成批地发展,如豫、桐、鹤、轸、正字的等等。那时的评书行业形成了五大门户、六大流派、评书十友、武侠三杰、三大评书家、三国四奇等。 ??? 当时我最喜欢“四奇”中的是张岚溪先生(北京名评书家吕正三先生的业师)讲的《三国》。因为他说的《三国》“皮薄”(就是具有生动的形体艺术,既生动又容易懂),我一连气听了张先生“两转”(即全部书反复听了两遍),使我认识到:1、说书得说出故事性来,演员不能使用叙述的方法把故事情节叙述一番,就算了事,那就成了背书,同时也把人物和故事情节完全说没了。2、在艺术技巧方面,身上、口上需要功夫,并且要彻底去净了“代口例”。张先生的业务很好,场内的听众天天满座,所以我产生了改行的动机。 ??? 从此,我把每天听到的人物赞、赋、书信、固定词、固定口、驳口(指每场书说到结尾时的语言、俗称扣子,留待下回分解)等等地方,立即写在手册上,边听边记,回厂后,抽出时间就默背。 拜师学艺 ??? 1928年的一天,散场后,张先生问我:“你的老帅(即师傅)是哪位呀?”我一听,不懂这句话,我愣了!张先生又说,你师傅是谁?我说:“我没有师傅,我是您的书座。今后我就拜您为师傅,希望您答应我吧!”张岚溪先生笑了笑说:“我已经‘闭驳’了(所谓‘闭驳’,即一个评书演员在传宗接代方面,有了隔辈人了即徒孙,自己就不再收徒弟了,徒弟们合起来,摆一桌宴席,把师傅请来,陪着师傅吃,同时还献给师傅不同的礼物,师傅当场表了态,从此不再收徒弟了),你如果想学说书,我可以给你介绍一位说袍带书比较好的老师,名叫蔡豫卿。” ??? 过了几天张岚溪先生领着我到了蔡老师的家,一进门就对蔡老师说:“我给你介绍个徒弟,这个坯子可以培养。“说着就给我介绍了师傅、师母,让我给他俩磕头认师。张先生对我说:“蔡老师是天津说《隋唐》名家,是瑞诚咏先生的继承者。瑞先生是专长说袍带书的评书演员,特别是《隋唐》。自辛亥革命以后,凡天津说《隋唐》的,根都是瑞先生分出的,包括张诚润先生。瑞先生说评书在艺术上称得起是“五全”(五全指说、打、做、学、知)评书演员,当时颇受同行和听众的重视和尊敬。他是评书五大门户中诚字门的门长。今天我把你介绍进来了,入了评书门,拜了蔡老师,预祝你将来大红大紫。最后再嘱咐你,说书这一行是也难也易的一行。所谓易,会说话就会说书;所谓难,说书说出自己来,就比较难了,可是一定要找得着自己!以后听‘活’(即学说书),听你师傅的《隋唐》也可,听我的《三国》也可,必须要下“三心”之功。“三心”即真用心,下苦心,有恒心。有此三心才能成而不废!”张先生又及蔡老师商量拜师之事,然后蔡老师对我说,“你入门学说书,必须先执行拜师典礼。在这个典礼会上,要请一些有威望、有名声的前辈和平辈来参加,会上由本门门长赐给你艺名和递“家伙”(即给醒木一块),有了字(即存字)以后,同行就公认你了。将来如果去外地演出,没有‘字’是行不通的,同行拿你当‘海清’(即没门没户的人)。可是这个拜师典礼会得花一部分钱,现在你经济上肯定困难(1927年我在木工厂出师,每月工资9元,但后来资方经常借故不发工资),所以我想把拜师典礼及我们的祭祖师会合起来办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