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农民的前途.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克思主义与农民的前途

孟德拉斯在其《农民的终结》一书中说: “20亿农民站在工业文明的入口处,这就是在20世纪下半叶,当今世界向社会科学提出的主要问题。” “村落的消失”、“土地的黄昏” 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计算,2001年每天大约消失76个村落,2002年大约为每天消失40个村落,2003年大约为每天消失43个村落。平均测算,近三年来,每天平均大约有53个村落从中国大地上结束了它的生命。与此相关的数据是,由于农田被大量非法侵占与不合理使用,从1996年至2004年全国每年减少大量耕地。 “农民的终结”? 农业现状: 1.耕地少,人口多:用世界七分之一的土地养活着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 2.农业政策落后:还停留在追求产量增长效益,没有进入到思考层面; 3.农业依旧是增产减收、减产难收、稳产也难收的常态。 “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 ——马克思 他还指出: “农业劳动不仅对于农业领域本身的剩余劳动来说是自然基础,而且对于其他一切劳动部门之变成独立劳动部门,从而对于这些部门中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说,也是自然基础。” 农业是“资本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以独特的视角揭示了在任何社会都存在的农业本质特点: 可持续的再生性。 “经济的再生产过程,不管它的特殊的社会性质如何,在这个部门(农业)内,总是同一个自然的再生产过程交织在一起。” 因而我们必须在农业生产中依靠日益进步的科技,按照自然规律科学的进行农业生产与开发 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功 ——解放农民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胡耀邦等人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措施。农村取消了“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包产到户,分田单干。按照文革的说法这是一种“倒退”、“复辟”行为,但正是这种“倒退”,极大地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了全国的温饱问题,取消了连续20多年的主要生活用品,包括粮食、油料、肉、蛋、布匹的定量供应制度。 ? 这次改革成功,说明了农村的“公社化”、“合作化”等所谓的“革命”是对农村经济的破坏。 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功激发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 农村的未来 ——土地所有制改革 凤阳县小岗村 “生死状” 十一届三中全会 资本降临人世 使传统的农业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重建个人所有制” 为我国农业土地制度改革 提供了思路 中国土地所有制改革 ——土地的经济所有权即经营权的改革 土地集体所有 ——土地经济使用权的集体所有 土地私有制 ——土地使用权的私有制 多元化新土地制度 “土地公有制——土地使用权混合所有制” 谢谢观看 * *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