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课件(ppt32张)
5、下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 (1)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2)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它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4)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A.(1)(2) B.(2)(3)(4) C.(1)(3)(4) D.(1)(2)(3)(4) D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③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心外无物 ④人的命天注定,胡思乱想也没用 ⑤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⑥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 ⑦超自然的神灵创造了世界,决定着自然、社会、人类 ⑧气者,理之依也。 二、判断下列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 ①②⑤⑧属于唯物主义;③④⑥⑦属于唯心主义 探究: 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的第一方面内容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3)学者没弄清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划分标准,是错误的。 1、唯物主义与唯主义的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大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根本对立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 2、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西方大约产生于公元前7—6世纪的古希腊,其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利特;在中国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代表人物是王夫之和范缜。 古希腊的泰勒斯,作为西方哲学思想的第一开创人,他首先摆脱了神创论的观点,提出并探讨了世界的本原问题。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接着,赫拉克利特又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而在中国,则存在“五行”学说(水、火、木、金、土杂,以成万物)。这些古代的哲学家把哲学物质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形态,坚持了以“物”为本。 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的基本观点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战国—荀子) 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南北朝—范缜) ③天地合气,万物自生(汉朝—王充) ④气者,理之依也。(明朝—王夫之) 共同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具体形态——天、地、气等等) 2 、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正确性 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A 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 B 具有猜测性,没有科学依据 ②局限性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7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是不同元素组成的,元素是组成化合物的基本单位,各种元素的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是当时科学所能达到的物质结构的最深层次的认识。因而,人们就认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原子的属性就是一切物质形态的不变的属性,各种元素既不能分割也不能转化。哲学家用这一理论来研究世界的本质,得出:世界就是原子,原子就是世界的本质。 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肯定世界本原是物质 A 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B 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不彻底性)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①正确性 ②局限性 机械性: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都被归结为力学过程,用力学规律解释一切,甚至动物和人都被看作是受力学支配的机器。用机械运动解释一切现象 形而上学性:静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把事物的本质看作是永恒不变的;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不彻底性) 承认自然界是客观的;认为“理性”、“意识”支配社会的发展 唯心史观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总结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经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遗产,特别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