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周晓虹:国家、市与社会:秦淮河污染治理的多维动因
国家、市场与社会:秦淮河污染治理的多维动因
《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1期
内容提要:1950-2005 年间,秦淮河前后经历了五次较大规模的治理。前三次治理以防洪排涝为目标,后两次治理则将污染治理提到议事日程,并进而力图改善南京市的水系生态环境质量。文章以第四和第五次治理为主要分析事件,力图说明秦淮河的污染治理受到了提高或改善城市或政府形象和谋求市场经济利益的双重力量的推动。同前三次相比,国家因为经济动员的能力增加,使其保持了政治动员的潜能;而市场的力量则因污染治理的经济效益而凸现出来。相比之下,尽管在问题的形成和议论方面,社区或社会的力量已经逐步显现,但离真正影响污染治理的进程尚有相当的距离。?
? 本文资料来源于“从秦淮河污染的历史、现状和成因看中国地方大城市社会型特征”的调查项目,调查组织者为朱安新博士,参与调查的有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3级孟庆延、徐铭、姚莹、钱力成和秦锐等16 位本科生,特此致谢。 *周晓虹博士,上海高校社会学E研究院(上海大学)研究员、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210093,xhzhou@) 。
自1978 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的进步和GDP 的快速增长已经赢得了全球范围内的好评。与此同时,作为工业化或大规模制造业副产品的环境污染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不过,本文的关注点不在环境污染及由此引起的对可持续发展的可能影响与威胁,我们关心的是,在对GDP 盲目追捧的大背景下,秦淮河污染的治理何以能够成为一个“全民”瞩目的事件,并因此获得前所未有的推动?换言之,我们欲图说明,在秦淮河的治污过程中,国家、市场与社会的力量是如何先后入场,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无论是从污染的历史和现状来看,还是从问题的引发和解决途径来看,秦淮河的治理都多多少少体现出环境保护的某些“中国特色”。 一、秦淮河治理:历史和现实 秦淮河流经南京的城南和南郊一带,全长110 公里,流域面积2631 平方公里。它的上游分别在句容和溧水两县境内,东源来自句容城北15 公里的宝华山,经过句容县城,汇集赤山湖水,流经湖熟镇到方山附近的西北村与南源之水相汇合。南源来自溧水东南10 公里处的东庐山,经溧水县城和秣陵关附近,也流到方山西北村。两源会合后,水源增大,直抵南京城下。河水在通济门外分为两支:一支为“内秦淮”,从东水关入城,经夫子庙、镇淮桥出西水关,长约5 公里;另一支为“外秦淮”,也就是明代南京的“护城河”,绕经南京城的东南西三面,到水西门附近与内秦淮相汇合。在千年之前,秦淮河就在莫愁湖一带入江;南唐以后才延着古石头城西流向长江,入江口在下关三汊河附近(蒋赞初,1995:16)。由于自然条件十分优越,秦淮河流域自古就是南京的农业基地,从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一直是人烟稠密的地方。“秦淮河流域孕育了‘湖熟文化’的早期文明”(韩品峥、韩文宁,2004:8)。凭借人口的聚集,逐渐在秦淮河两岸开始形成了南京地区最早的原始村落和城邑。加之位置险要、交通便捷、控湖连江,诸侯国家先后在此建立越城、金陵邑、石头城,公元211 年,孙权政权在此建都,从此南京成为江南的政治中心。 自六朝时期直至五代十国,随着朝代的更替,南京也先后经历了几度繁荣和凋敝的循环交替。南唐时期因为都城南移,将秦淮河道圈进城内,形成了内外秦淮河。明代修筑的南京城,南部仍然以南唐金陵城为基础,秦淮河水分为内外两支,相沿至今(韩品峥、韩文宁,2004:19-21)。在明代,秦淮河两岸商家鳞次栉比,教坊、酒肆、妓院也大多集中于此,使之成为由畸形的繁华支撑着的“风华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并因此形成了极度繁荣的“十里秦淮”文化盛景。不过,近代以来,由于陆路交通的发达,水运开始日渐衰落,南京城的发展对秦淮河的依赖开始减小,秦淮河开始落入衰落的境地。加之清末民国时期,战乱不息,城市规模扩大,居民糜集,生活垃圾使河道受到堵塞和污染,秦淮河开始成为南京城市发展之累。 因为南京与秦淮河生生相依,因此对秦淮河的治理由来已久。不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因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不一,南京城对秦淮河的依赖程度不一,对秦淮河的治理重点也不一样。比如,在明代,因为秦淮河成为重要的漕运航道和沟通水道,当时对秦淮河的整治主要是通过建立水关、坝闸,疏浚内秦淮河;而到了清末民初,除了疏浚以外,为了便于居民日常用水,也已开始引水冲污,借以改善水质。 1949 年后,中国大陆政局稳定,政府也开始启动了一系列秦淮河治理工程,其中较大规模的治理主要有5 次。前三次在改革开放的1980 年前,后两次则在1980 年后。自1952 年始至1980 年至的前三次治理,主要目标是为了防洪、泄洪、排涝、引水以及航运,因此,尽管城区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