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5、16: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练一练 中共中央提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议是在( ) A. 筹建新中国时 B. 制定宪法时 C. 修改宪法时 D. 中共“八大”上 练一练 用直线将少数民族歌曲与它所属的少数民族连接起来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藏族 《阿拉木汗》 朝鲜族 《道拉基》 蒙古族 《阿诗玛》 维吾尔族 《弦子舞曲》 彝族 第十二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国两制”的构想 香港的回归 澳门的回归 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想一想 香港和澳门与祖国大陆分离了这么长时间,这两地与祖国大陆有些什么不同呢? 你认为用什么样的方式完成统一最好?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这一方针是谁完整提出来的?你知道它的含义吗?港澳回归后,享有哪些自治权?它和深圳经济特区有什么不同? 香港的回归 澳门的回归 观察解说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及香港、澳门的回归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讨论: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门,100多年前,英国侵占了香港。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第十三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 台湾问题的由来 解放后对台政策 海峡两岸的交往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 台湾问题的由来 海峡两岸的交往 1898年租借新界 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 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国家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同时在这些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一国两制 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 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1 谈判(长达两年,经过22轮) 2 签署联合声明(1984年) 3 确定回归日:1997年7月1日 4 政权交接仪式:1997年7月1日 香港特首董建华 香港区旗 香港区徽 1 谈判 2 签署联合声明(1987年) 3 确定回归日:1999年12月20日 4 政权交接仪式:1999年12月20日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澳门特首何厚铧 澳门区旗 澳门区徽 香港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开创了香港和澳门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1、香港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收回香港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2、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1 三国时,吴国孙权派大将卫温率一万多士兵到台湾。 2 隋朝时,隋炀帝三次派人到“流求”。 3 元朝时,设立 “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 4 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设置府县,管理台湾。 5 1683年,清朝康熙皇帝统一台湾并将其正式收归版图。1684年,设立台湾府,归福建省管辖。 6 1885年,清政府正式设立台湾省,并命令刘铭传为台湾的第一任巡抚。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成为日本殖民地,长达50年。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中国国民党政府收回台湾、澎湖列岛。 1946——1949年,国内解放战争,国民党政府战败,退守台湾。自此至1987年,两岸不相往来长达38年。 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两岸隔绝状态打破,交往不断深入。 海峡两岸 同根同源 *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5课 民族团结 第16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7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民族知识竞赛 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在欢渡什么节日? 这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什么乐器? 民族知识竞赛 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民族知识竞赛 民族知识竞赛 元朝和清朝分别是哪个少数 民族建立的政权? 内 容 要 点 要点 我国国情 提出建议 意义影响 团结典型 代表人物 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共提出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