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才培养的“虹检模式”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在四年时间内,已经褪去青涩,成长为一支有实力、有魄力、有凝聚力的优秀团队,并且总结出一套独具特色的培训方法,形成了――
走进虹口区检察院侦监科的会议室,墙上挂满了荣誉奖状、感谢锦旗:2013年,在全市侦监条线释法说理比赛中崭露头角,获得第一名;2014年,在全市“三优一能”评比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瞩目的成绩;2015年,办理的“医托诈骗”案件入选最高检全国检察教育培训精品课程;2016年,办理的污染环境案获评检察机关优秀案例……更值一提的是,在第四届全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业务竞赛中,一名年轻同志荣获“办案能手”称号,这是虹口检察院在全国性的业务竞赛中获得的最高荣誉。
看着这些,很难想象四年前,这支队伍还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断层:30岁以上干警只有3人,70%以上干警检察工龄不到三年。这样青黄不接的情况,在全市侦监条线中都相当少见。
面对队伍过于年轻带来的经验匮乏、能力有限、担当欠缺的局面,侦监科将目光聚焦到了人才培养上来。刚接手这一支年轻队伍的分管检察长潘建安说:“一个优秀的团队一定是更新换代、后继有人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要重视人才培养。只有不断推陈出新,这样的团队才是良性的、健康的、永远保有鲜活生命力的团队。”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在院党组的领导下,侦监科上下一心,总结出了“五类培训法”:三优一能培训法、一线培训法、拓展培训法、挂职培训法、司改培训法。人才培养持之以恒,队伍建设显露成效。
育苗子,荐英才,三优一能“大练兵”
历史上,虹口侦监科还从未获得过“三优一能”的奖项,人才的严重匮乏让侦监干警参加任何比赛都提不起劲,士气低落。为打破这一局面,2013年侦监科开展了“释法说理”全科大练兵,当年就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一名入院仅四年的年轻同志在全市侦监条线释法说理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且分数遥遥领先。受此鼓舞,2014年伊始,侦监科展开了一轮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精准化的打造侦监人才的全员实战练兵。上半年,以每两周一次的频率进行实战演练。由部门领导和业务骨干从办案实务和优秀案例中挑选题目,精心设计问题,由院党组成员、市院业务处领导、专家学者亲临现场担当评委,青年干警全程参与。下半年,由各业务科室的青年骨干围绕“三优一能”进行专题讲座,将问题逐个突破,确保在比赛前没有知识疏漏。
在大练兵的过程中,王志亮脱颖而出,被推举为代表参加2014年的全市优秀侦查监督员比赛。1984年出生的他,已算是科里的“老同志”了,同事们都喜欢叫他“老王”。“书生气少,不像进院才几年的。”这是大家对他的印象。他很善于与各个部门沟通协调,但论理论功底、台风形象和专业表达却又有所欠缺。针对“老王”的这些特点,侦监科把重点放在了夯实刑法理论基础,打牢法律功底上。越是临近比赛,越是专注于知识点掌握,紧紧围绕竞赛模式和出题类型进行演练。最终,侦监科在2014年的全市侦查监督业务竞赛中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引起了全市条线的关注。
经过四年打磨,王志亮成为科内的业务骨干,“大练兵”所赋予他的稳重大气、兼容谦和以及扎实的刑法理论基础,帮助他战胜一个又一个办案上的难点和挑战。他至今都对那起沪上最大毒品案记忆犹新。
2015年1月30日凌晨,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南告水库堤坝外的枪战声宣告这场缉毒案件拉开序幕。沪粤警方兵分三路,在汕尾、陆河、陆丰三地捣毁了一个特大源头制毒工厂,抓获贩毒嫌疑人28人,缴获结晶冰毒400千克,固液态混合体冰毒2吨,成为上海有史有以来破获的最大毒品案。案发后,引起了虹口区院的高度重视,王志亮等侦监科检察官被指派提前介入了案件侦查。
王志亮是在中午12点左右接到电话,下午4点就出发到广东。利用在途时间,他了解了基本的案情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查阅了相关规定。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注意到了公安部的规定:“制造毒品的案件,由制毒窝点所在地公安机关管辖。”根据这个规定,上海警方对此案没有管辖权。管辖,是后续所有行为成立的根基,必须被解决。王志亮马上联系公安承办人,提出了这个被忽视的问题,并且迅速在头脑中搜寻连接点:这个案子是由上海的一起贩毒案而牵扯出来,也就是说广东制造的部分毒品流入了上海,从这个角度而言,上海警方可以并案处理。后来,正是依照这个思路,案件由公安部指定上海管辖。
到达案发现场后,王志亮几人马上实地察看了制毒窝点。一个废旧的制毒工厂隐藏在山林中,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山顶。同时,他们汇总所有信息后向分管领导汇报。分管领导通过远程指导、综合分析,提出侦查取证的方向:对裁判证据的把握应该是引导侦查的重点。因此,在沪粤两地警方召开的侦查分析会议上,结合制毒工厂的实地察看情?r,王志亮提出对案发现场的勘查、对制毒工具的扣押一定要规范进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