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历史-促进民族大融合双基限时练-新人教版选修1-.doc

高中历史-促进民族大融合双基限时练-新人教版选修1-.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促进民族大融合双基限时练-新人教版选修1-

双基限时练(九) 促进民族大融合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既直接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又促进了鲜卑族封建化进程的是(  ) A.推行均田制 B.推行新租调制 C.移风易俗 D.迁都洛阳 解析 均田制实行后,少数民族开始定居生活从事农业生产,采用汉族的农业生产方式,促进了其封建化并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租调制是赋税政策,不能促进生产发展,排除B项;C、D两项与农业生产没有关系。 答案 A 2.龙门石窟与云冈石窟主要是北魏时期开凿的,但两者在风格、服饰、装饰,甚至人物体形面貌等却有明显不同,这主要是由于(  ) A.两地工匠的雕刻手法不同 B.龙门石窟受到汉化政策的影响 C.两地的自然环境明显不同 D.云冈石窟取材于少数民族生活 解析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都取材于佛教,但云冈石窟开凿于孝文帝改革之前,龙门石窟开凿于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受到了汉化政策的影响,因此,龙门石窟的风格、服饰等更体现出汉族文化的特色。 答案 B 3.“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无论从服饰还是风度上,诗歌都反映了(  ) A.汉族年轻女子 B.鲜卑族年轻女子 C.汉族女子受鲜卑文化影响 D.鲜卑文化受汉族文化影响 解析 考查材料理解能力。诗句描写了年轻女子的射猎情景,反映的是一种鲜卑文化对汉族的影响。 答案 C 4.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途径是(  ) A.各民族间的战争 B.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 C.各族人民的长期交往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 中国古代的民族融合,可以通过战争、改革、民族迁徙、共同斗争等多种途径来实现,但是基本途径是各民族必须通过长期交往才能实现,这也是所有民族融合方式必经的途径。 答案 C 5.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和商鞅变法相比,不同点是(  ) A.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B.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C.制度创新,并为后世沿用 D.倡导严刑峻法 解析 考查分析比较能力。两次改革都促进了经济发展,为以后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所创立的一些制度分别为后世沿用。但孝文帝改革没有采用严刑峻法,这与商鞅变法有所不同。 答案 D 6.孝文帝的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鲜卑族和汉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的高度 B.鲜卑族和汉族地主阶级之间的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 C.鲜卑族和汉族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 D.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主要是学习先进的汉文化 解析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的发展,一方面鲜卑族吸收了汉族先进文化,另一方面汉族也接受了鲜卑族的某些风俗习惯,这种融合是各族文化的一种相互融合。 答案 A 7.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出现了一种新的书法形式——“魏碑体”,其书法刚劲有力,气势雄浑。“魏碑体”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北魏大力兴办儒家教育 B.孝文帝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C.孝文帝大力提倡佛教,广建寺院,刻立石碑 D.东晋王羲之书法的影响 解析 “魏碑体”源于孝文帝提倡佛教,广建佛寺,刻立石碑,这种刻在石碑上的书法作品称为“魏碑”。 答案 C 8.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 A.整顿吏治 B.定都洛阳 C.汉化政策 D.颁布均田令 解析 均田令的实施,始于北魏,使北魏从根本上完成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因此具有开创性。A、B、C三项政策在前代已经出现或实施过,不具有开创性特点。 答案 D 9.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政府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 ②均田制确定了受田农民对土地的完全所有权 ③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④均田制限制了官僚地主对土地的占有 ⑤均田制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② 解析 考查对均田制概念的理解。均田制是把政府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使用(不是所有),并不触动地主的利益,因此①②错误;均田制下,地主也同样分到土地,并且不针对土地兼并,故④⑤错误;均田制促进了生产的发展,③正确。 答案 C 10.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文帝”“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充分反映出(  ) A.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B.鲜卑族具有尊宗敬祖的优秀传统 C.北魏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D.只有讲求孝道才能巩固封建统治 解析 “孝”是儒家提倡的伦理道德之一,“孝×帝”这种命名方式也是借鉴了汉族政权皇帝的谥号取名方式。这说明北魏统治者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答案 C 1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三 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