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nnstrom理论在脑卒中后肩痛预防中使用探究.doc

Brunnstrom理论在脑卒中后肩痛预防中使用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runnstrom理论在脑卒中后肩痛预防中使用探究

Brunnstrom理论在脑卒中后肩痛预防中使用探究   作者:李育新 陈晓顶 杨晓国  肩关节疼痛是中风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严重的疼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功能的恢复,也是康复治疗的一大障碍。作者对32例患者通过Brunnstrom理论指导下的功能训练进行康复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5月至2005年7月,本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经头颅CT 或MRI确诊意识清楚、无认知障碍、发病在2周以内肩关节无疼痛的首次中风患者70例。随机分为根据Brunnstrom理论指导下康复治疗的治疗组和进行基本康复治疗的对照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50~87岁(平均67岁),平均发病6d;对照组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49~89岁(平均67岁),平均发病6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   治疗组除对照组采用的基本康复治疗外,根据Brunnstrom理论指导对不同分期的患者作不同的主动运动训练。Ⅰ期:积极促进上肢联合反应的出现主要是上肢的屈肌联合反应,采用仰卧位,患侧上肢在功能网架悬挂下作两侧上肢的内收,以促进患侧肩关节内收;Ⅱ期:抑制痉挛的同时加强上肢伸肌联合反应的引出,采用坐位或仰卧位在功能网架悬挂下患侧作水平位向外展方向移动,如不能则作水平内外摆动;Ⅲ期:抑制痉挛为主,诱发肩带肌肉的分离运动主要是肩关节的屈曲和肩带关节的前伸,让患者采用坐位,在治疗师的辅助下,作上肢的前屈和肩带关节的前伸训练;Ⅳ期:促进肩关节分离运动为主,另外还要训练肘关节的分离运动,除给予Ⅲ期的训练外,增加肩关节的外展及仰卧位下作肘关节的伸展训练;Ⅴ期:训练患者的速度和协调性,一般不进行力量训练,作者通过抛皮球、折纸等文娱活动训练患者的速度和协调性;Ⅵ期:进行肩关节活动度训练。对照组采用良姿位摆放、肩关节周围肌肉刺激、肩关节痉挛的抑制等基本理疗的康复治疗。   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评价其在治疗期间是否出现肩部疼痛。根据Brunnstrom评价将患者按不同的功能分期记录出现疼痛的例数。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率,χ2检验。   2 结果 在3个月的治疗期间,治疗组32例中出现疼痛7例(21%),对照组38例中疼痛18例(47%)。治疗组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中风后肩痛是中风后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多发生在中风后第2周内。主要有肩手综合征、肩关节半脱位、肩周炎等[2],多与中风后肩部周围软组织的功能恢复和损伤有关。以往治疗肩痛的方法主要在于维持关节活动度,往往容易在被动关节活动中造成肌肉软组织的牵拉过度引起损伤疼痛,效果不尽理想。在运用了Brunnstrom理论指导下运动后,使患者在不同的时期均有符合此时期特点的治疗方案,并在治疗过程中,发掘患者主动参与活动的能力,并使患者认识到中风偏瘫过程中出现痉挛、不协调的现象是中风过程中的正常反应,缓解了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能以积级主动的心态参与康复训练。 Brunnstrom理论是世界著名的运动疗法师signe Brunnstrom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评价方法和治疗技术,Brunnstrom训练法作神经生理学疗法于1961年开始应用并推广[3]。Brunnstrom根据对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详细观察,提出了著名的偏瘫恢复六阶段理论[2],此理论得到国际上的承认,成为评定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基本依据,也是偏瘫临床治疗的基础[2]。Brunnstrom技术的基本点是在脑损伤后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反应,以便让患者能观察到瘫痪肢体仍然可以运动,刺激患者康复和主动参与治疗的欲望,强调在整个恢复过程中逐渐向正常、复杂的运动模式发展,从而达到中枢神经系统重新组合。而肢体的共同运动和其他异常的运动模式是脑损伤患者在恢复正常自主运动之前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利用这些异常的运动模式来帮助患者控制肢体的共同运动,达到最终能自己进行独立运动的目的[4]。Brunnstrom认为中风后出现的异常运动模式,是患者恢复到正常随意运动之前必须经过的阶段,可以利用各种原始反射和运动模式诱发出联带运动,再面对刻板的联带运动进行改造从中脱离出来,恢复正常、随意的分离运动[3]。在Ⅰ期患侧肌肉处于软瘫期[4],促进上肢的屈肌联合反应,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提高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张力,从而维护肩关节的稳定性。Ⅱ期开始出现痉挛[4],在抑制痉挛的同时加强上肢伸肌联合反应的引出,平衡屈肌肌肉的收缩,防止肩关节因为屈肌的收缩而引起的关节囊的损伤。Ⅲ期痉挛达到最高[4],因此以抑制痉挛为主,利用上肢的屈曲模式进行肩关节的屈曲和肩带关节的前屈训练,可以防止肩关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