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原因探析及防治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原因探析及防治
作者:吴义龙,梁国伟,杨景芳,陶卫明,江正康,陈飞强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后髋关节早期脱位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对本院1996年3月~2005年12月THR术后髋关节早期脱位作回顾性研究。X线评价术后髋关节脱位情况。结果 本组病人63例,术后3~10 d内有3例发生人工全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4.8%。术后髋关节活动幅度过大、大粗隆骨折致假体柄松动、髋臼假体位置不良各1例。第1例在麻醉下手法复位,第2例需手术复位固定骨折和假体,第3例需重置髋臼假体位置。结论 术后髋关节活动幅度过大、大粗隆骨折致假体柄松动、髋臼假体位置不良是THR术后发生髋关节早期脱位的常见原因。所以,正确处理有利于预防THR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并发症。
【关键词】 吴义龙,梁国伟,杨景芳,陶卫明,江正康,陈飞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髋关节脱位是一种严重而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其发病仅次于假体松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1]。Masonis等[2]报道THA后髋关节脱位发生率为3.23%,脱位一旦发生,必须早期处理,如处理不善,常会引起严重的下肢功能障碍,导致关节手术失败。对本院1998年3月至2005年12月THR术后髋关节早期脱位作回顾性研究。以探讨THA术后脱位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防治人工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1998年3月至2005年12月共做了63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男38例,女25例,年龄20~89 岁,平均年龄67 岁。术前诊断分别为股骨颈囊内骨折34例,髋臼骨折后骨性关节炎患者12例,强直性脊柱炎致髋关节强直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6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1例,其他6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进路采用有Hardinger前外侧进路20例,采用Harris后外侧进路43例。假体部分主要为Zimmer、Stryker和京航人工髋关节。用骨水泥51例,非骨水泥12例。Hardinger前外侧进路的病人常规经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后置于仰卧位或侧卧位,以股骨大粗隆为中点作纵形切口,切开阔筋膜张肌后以股骨大粗隆前1/3作水平切开臀中肌,并紧贴骨面向内侧推开暴露髋前方关节囊,将切除关节囊后即可充分暴露髋关节,术中紧密修补臀中肌和阔筋膜张肌。Harris后外侧进路的病人经同样麻醉后,取侧卧90°位,消毒铺巾后同样以股骨大粗隆为中点作纵形切口,切开阔筋膜张肌后,屈髋内旋髋关节缝合结扎和切断外旋肌群,暴露髋关节后方关节囊,将关节囊切除后即暴露髋关节,术毕缝合外旋肌群和阔筋膜张肌。术后一般情况下仅以两下肢间垫以枕头将术侧肢体置外展位。将髋关节松解较多的极少数病人作患肢皮肤牵引2周。
2 结 果
63例患者中出现3例早期人工全髋关节脱位,均作X线拍片确诊,发生率为4.8%。3例的一般情况及脱位的主要原因、处理方法总结见附表。
附表 3例脱位病例的情况 略
分析其脱位原因,分别为术后活动过度,肌肉松弛,髋臼位置不良和大粗隆骨折。其中第1例X线拍片假体位置良好的病人即在全麻下作充分手法牵引和复位成功后返回病房作下肢外展位皮牵引3周。第2例股骨大粗隆骨折致假体松动即作切开复位和钢丝内固定,第3例髋臼前倾角度过小者则重置髋臼前倾角15°。全部病人经随访3~39个月,平均24个月,未见后期有脱位复发,并经Harris评分术后为87分,术后也未见Thomas症阳性和Trenderlenburg症等异常情况。
3 讨 论
3.1 术后早期脱位的发生率 THR术后髋关节脱位是全髋置换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4~5周内发生的髋关节脱位为早期脱位。随着全髋手术的大量开展,这项并发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术后早期脱位的诊断并不困难,一般多在某些诱因下,特别在不明确的姿势下病人突感活动性疼痛,主动、被动活动均受限制,体检可发现患肢有异常固定性内外旋畸形和肢体短缩,经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早期脱位多在术后4~5周内,有人提出75%~90%的后脱位为后方入路。本组3例脱位病人中有2例为后方进路。晚期脱位则多在2~3年后,并且易复发,多伴有骨折,再脱位发生率高达27%左右,多需手术治疗。Etienne[3]曾在其6200例病人中有1例发生脱位,即0.5%的发生率。Khan RJ[4]在6774例的资料中有142例,其发生率为2.2%。吕厚山统计了北京地区早期145例手术中发生9例,其发生率为6.3%。查阅1973~1987年的文献中,共涉及35894例中有1149例,表明脱位发生率为3.2%。在本组57例中,共有3例发生脱位,其发生率为5.2%。
3.2 术后早期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