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表证临床症状规范化浅谈.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经表证临床症状规范化浅谈

六经表证临床症状规范化浅谈  【摘要】 六经理论是以张仲景《伤寒论》理论体系中提出的三阳三阴经为基础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本文在分析六经皆有表证的基础上,阐述了六经表证的含义,对六经表证所表现的临床症状进行规范和辨析。 【关键词】 六经表证;临床症状;初探   Abstract: Six Channels theory is the system of treatment based on differentiation of signs in Zhang Zhongjings “Febrile Diseases”.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superficial syndromes of six channels,it reiterates its connotation,and makes standardization and analysis on its clinical symptoms.   Key words:superficial syndromes of six channels;clinical symptoms;primary exploration   表,在《中医大辞典》注解:“外表、表浅,轻微之意,与里相对而言。如人体的皮毛、肌腠、经络为外,属表。”[1]表证是临床常见多发证,临床辨证时,一般把外邪侵犯肌表,病位在浅者称为表证。六经表证是指六经受邪,病变部位在体表,病情较浅,而出现的一系列证候,包含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本文将在六经理论指导下,详细阐述了六经表证的含义和六经皆有表证,对六经表证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进行规范和辨析。   1 六经皆有表证 《灵枢·营卫一生会篇》曰:“太阳主外”,即太阳之气行于体表,具有卫外的功能,所以人体遭受外来之邪侵袭,太阳首当其冲,最易发生表证。《伤寒论》不惜条文详细论述了太阳表证,其余五经表证的条文也在《伤寒论》有所记载。“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者……”,脉浮主表,阳明有表证;“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这里“中风”、“伤寒”均指表证,少阳有表证;“太阴病,脉浮者……”,浮为在表,沉为在里,太阴病脉浮者,邪在经表也;“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此为少阴里虚,复被风寒侵袭少阴经脉,属少阴表里同病;“厥阴中风,脉微浮,为欲愈……”,明确了厥阴有表证。 后世医家就六经皆有表证进行了探讨。尤在泾[2]曰:“夫风寒中人,无有常经,是以伤寒不必定自太阳,中寒不必定自三阴。论中凡言阳明中风,阳明病若中寒及少阳中风,太阴少阴厥阴中风等语,皆是本经自受风寒之证,非从太阳传来者也。”《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决》[3]把阳明经表证编了一个歌诀:“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痛,发热恶寒而无汗,目痛鼻干卧不宁。”成无己对厥阴有表证注曰[4]:“阴病见阳脉者生,浮者阳也。厥阴中风,脉微浮,为邪气还表,向汗之时,故云欲愈。” 六经主气不同,人之素体禀气亦各不同,有阴阳寒热虚实之偏。故其受风寒之外感病,亦有太阳、太阴、少阳、阳明、厥阴、少阴之不同。太阳主一身之表,统辖营卫,外邪侵袭人体,多易患太阳表证;如阳明胃热过剩,汗出肌腠疏或胃阳素虚,外邪侵袭人体,则易患阳明经证;如太阴脾虚素有内湿,外邪侵袭人体,则易患太阴表证;如平素肾阳不足,外邪侵袭人体,则易患少阴表证;如平素气血虚弱,抗病能力减弱,因而腠理疏松,外邪乘虚侵袭胁下,则易形成少阳表证;如平素肝血不足,或素体疏泄不及,外邪乘机侵袭人体,则易形成厥阴表证[5]。   2 六经表证临床症状 表证的临床症状有怕冷、发热、头痛、身痛、鼻塞、无汗、脉浮等。表证又可分为表寒证、表热证,其中,表寒证有怕冷、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鼻涕、口不渴、舌苔薄白等临床症状;表热证有发热、怕寒、有汗或无汗、口渴、咽红或咽喉肿痛、舌尖红等临床症状。由于六经含义和经络走向不同,六经表证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也有所不同。   2.1 太阳表证临床症状   太阳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为诸经之藩篱,风寒之邪侵袭,太阳首当其冲,故病变多在表。太阳病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为提纲。有以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为基本表现的太阳中风证,还会有热多寒少、大汗出、脉浮弱、脉洪大、鼻鸣干呕、气上冲等临床变化症状;有以恶寒,无汗,身体骨节疼痛,脉浮紧为基本表现的太阳伤寒证,可能还会有头痛、身痛、腰痛、嗜卧、胸胁苦满、烦躁、身重等临床变化症状;以及太阳表证日久,不得汗解,邪气渐轻,正气来复,以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呈阵发性发作为基本表现的表郁轻证。 黄建波: 六经表证临床症状规范化初探   2.2 阳明表证临床症状   阳明表证包括外邪初伤阳明经之表和阳明经表热证。前者是以微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