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护理体会
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护理体会
【关键词】 小儿静脉留置针 临床护理
小儿静脉留置针技术,是使用专用静脉留置针为患儿进行静脉穿刺,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项技术可以延长每次静脉穿刺的间隔时间,减少患儿因反复穿刺而造成静脉损伤、感染和不必要的痛苦,有效保障了治疗效果,同时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缓解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
1 临床资料
2006年3月~2007年12月我院儿科收住患儿680例,男413例,女367例,其中使用静脉留置针治疗的有302例,留置时间为2~9天。使用原因:病情危重、紧急抢救用药、静脉输血、特殊药物使用、静脉条件差、家长要求等。
2 操作方法
2.1 材料 采用苏州林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密闭式静脉留置针,使用型号为24 GA×0.7 in(19 ml/min)。
小儿静脉血管较细小弯曲,尤其头皮静脉,各种病理原因可导致血管弹性下降,穿刺时不易成功,易堵管。因此穿刺时应选用管径为0.7 mm、管长为17~19 mm、组织相容性好且柔韧度较强的一次性密闭式小儿静脉留置针为宜。
2.2 穿刺方法 小儿静脉穿刺常选用头皮静脉,因其血管丰富表浅,易于固定,方便小儿肢体活动。但分支多且弯曲易损伤,所以常选用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耳后静脉等及其分支进行穿刺,肥胖儿可选用颈外静脉;较大的患儿可选用手背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足背静脉、大隐静脉等进行穿刺。
2.2.1 原有穿刺方法 (1)针头与皮肤呈10 °~20 °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将针芯与套管同时送入血管内,再拔出针芯;(2)针头平行或呈5 °~10 °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拔出针芯后再将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
方法1比较盲目,在置管过程中常因为强行送管而穿破血管;方法2易在拔出针芯时将套管一同拔出,导致穿刺失败。
2.2.2 改良的穿刺方法 (1)针头与皮肤呈10 °~ 20 °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用右手大拇指、食指固定针芯保持不动,再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持套管外端“Y”处,轻轻将部分套管送入血管内,然后右手送套管左手退针芯,将针芯完全拔出的同时,也将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内。(2)持续正压穿刺法:用5 ml无菌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3~5 ml,与留置针上的肝素帽接头紧密连接,排尽空气后进行穿刺,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抽吸回血以证实针头在血管内。左手大拇指、食指固定套管“Y”型处,右手食指、中指夹持固定注射器,拇指轻缓的推动注射器活塞将生理盐水注入血管内,使血管充盈;以左手拇指、食指缓慢退出针芯,同时用右手拇指、食指将暴露在外的套管稳妥的送入血管内,抽吸回血确定套管在血管内后,妥善固定固定[1]。取下注射器,将留置针与输液装置相连接。
改良穿刺:(1)适用于儿科各类常见病患儿,适宜选用粗直、避开关节处的血管进行穿刺,这种方法目的性较明确,退针芯的过程中妥善固定套管,送套管的同时退针芯,杜绝了退针芯时不慎将套管拔出的情况;循序渐进地送入套管,有效避免了盲插套管将血管穿破的情况,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2)适用于病情危重、循环衰竭的患儿,如休克、发热、腹泻脱水等,这类患儿由于血容量不足,血管壁弹性下降,血管塌陷,穿刺失败的可能性较大;穿刺时施以正压推注生理盐水,可以扩张静脉血管,使血管充盈,避免了回血堵塞套管,还可以随时证实套管是否在血管内,创造了良好的穿刺条件。
2.3 固定
2.3.1 穿刺成功后如何固定是至关重要的 固定时既要位置准确、动作敏捷,又要达到稳妥、安全、方便的要求。固定位置一般以穿刺点为中小,近心端透明贴固定于套管“Y”型处,远心端透明贴完全覆盖穿刺部位皮肤;为了观察穿刺部位皮肤血管情况,应将留置针尾部软管固定于透明贴周围的皮肤上,不宜直接固定在透明贴上,以免影响观察视野,而且我们常用的透明贴质地较薄,操作时拉扯易破裂;肝素帽接头处不要固定,以便于更换输液装置、封管、拔针等工作。
2.3.2 防止脱管 固定成功后,为了保持静脉输液通畅及有效治疗,应向患儿及家长说明防止脱管的方法,如:穿刺固定后应尽量避免头部、肢体过度活动;安慰患儿避免剧烈哭闹;防止患儿用手抓掉液体;在四肢进行穿刺后采用自制固定板固定,头皮静脉穿刺后为防止脱管,常规使用透明贴固定外,可以另外加用一次性弹力头套辅助固定,使用前均应向家长说明用途及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将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告知家长,请他们发现异常及时通知护士,以保障治疗安全。(1)在静脉留置针穿刺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可导致穿刺失败,如:患儿不合作、哭闹、挣扎后出汗多,穿刺部位有毛发等原因,致使固定不牢;患儿自制力差将针头拔出,导致输液中断。这些情况不仅增加了反复穿刺的机会,给患儿带来了痛苦,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还容易使家长不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安宫牛黄丸对脑外伤大鼠脑内载脂蛋白E合成调节.doc
- 安氏Ⅱ类边缘型牙列拥挤非拔牙矫治临床探究.doc
- 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文献分析.doc
- 安肾胶囊对膜性肾病大鼠治疗作用实验探究.doc
-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顺行胆道镜检查临床应用.doc
- 完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术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观察.doc
- 定压及定容单肺通气模式在肺切除术中对肺呼吸生理影响.doc
- 完善我国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探析.doc
- 定向挂线在高位肛瘘治疗中临床效果.doc
- 定晕1号方对颈性眩晕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流变影响.doc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