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氏Ⅱ类边缘型牙列拥挤非拔牙矫治临床探究
安氏Ⅱ类边缘型牙列拥挤非拔牙矫治临床探究
作者:孟慧萍,王晓洁,任肖华
【摘要】 目的 分析早期安氏Ⅱ类边缘型牙列拥挤非拔牙矫治的牙牙合面形态变化,并探讨其建立正常牙合关系的机制。方法 选择12例安氏Ⅱ类边缘型牙列拥挤的病例,采用活动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配合固定矫治技术进行治疗,在治疗前、活动矫治器治疗后和固定矫治治疗后拍摄头侧位片,对三个阶段的牙牙合面位置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 活动矫治器治疗后上颌第一磨牙整体远中移动并轻度远中倾斜,上切牙轻度唇倾,上齿槽座点前移;固定矫治后,上颌第一磨牙位置较活动矫治器治疗后向近中移动。结论 采用活动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有利于中性牙合的建立;Ⅰ类牙合关系的建立可能是磨牙远中移动和颌骨差别生长的综合结果。
【关键词】 安氏Ⅱ类边缘型牙列拥挤;活动矫治器;固定矫治器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morphologic changes of Angle class II moderate crowding patients treated orthodontically without extraction and to analyze the mechanism. Methods Twelve patients with Angle class II moderate crowding were recruited. The lateral cephalometric radiographs were evaluated at every stage before treatment, after molar distalization, and after treatment in order that the changes in skeletal, dental and soft tissues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The distal movement and the distal angulation of the maxillary molars, mesial angulation of the maxillary incisors, and mesial movement of the maxilla were significant after molar distalization stage. Conclusion The upper molars’ distalization can be achieved by removable appliance. The class I molar relationship can be obtained by the differential growth of jaws and the differential movement of upper and lower molars.
Key words: Angle Class II moderate crowding; removable appliance; fixed appliance
在正畸临床上,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并伴有牙源性牙列轻度拥挤的治疗,多以开辟牙间隙及纠正牙弓间的Ⅱ类错牙合关系为目的。笔者通过采用活动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开辟牙间隙,同时配合固定矫治技术进行治疗,达到了解除拥挤、获得Ⅰ类牙合关系的目的,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磨牙远中移位后,磨牙的支抗控制及间隙的利用,探讨其获得Ⅰ类牙合关系的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2例安氏Ⅱ类边缘型牙列拥挤的病例,年龄10~13岁,其中女性5例,男性7例;上颌第二磨牙均未萌出。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充分宣教,并交待其家长亲自操作,以确保活动矫治器的正确使用。
1. 2 方法
1.2.1 制作活动矫治器,弯制上颌磨牙和前磨牙箭头卡固位装置,A3~B3弯制唇弓,于第1磨牙近中及第2前磨牙远中之间完全离断基托后,将单向扩弓螺旋器前后向埋置活动矫治器内远移磨牙。
1.2.2 要求患儿24 h 戴用活动矫治器,每天加力1次,每次旋90°(1/2圈)。每周复诊1次,每次复诊均检查磨牙远中移动的距离,当上颌磨牙远中移动至磨牙关系中性稍偏近中时,开始固定矫治治疗。
1.2.3 采用片断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先远中移动第二前磨牙,当第二前磨牙远移到位后,将其与第一磨牙一起结扎固定;如此依次将第一前磨牙、尖牙远移;最后A2~B2粘托槽排齐内收前牙结束治疗。为防止远移磨牙近中移位,在A6B6带环腭侧焊接横腭杆或Nance弓托拟加强支抗。活动矫治器治疗时间平均4个月,总疗程平均19个月。
1.2.4 每位患儿分别在治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