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当代脑科学看定状态达成的可能性及其意义
中西文化比较与会通
从当代脑科学看禅定状态达成
的可能性及其意义
周昌乐
(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福建省仿脑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 ,福建 厦门 36 1005;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浙江 杭州 3 10028)
摘 要 :禅定状态是一种不可思议的无生无灭、乃至无任何差异的绝对境界 , 只能直觉体悟而不可概念分别 。那么 ,从当代脑
科学的角度来看 ,这种禅定状态真的能够达成吗 ? 通过归纳 目前有关禅定状态的脑科学实验研究成果 ,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
入分析 ,结果发现禅定静虑状态是一种不同于意识休眠状态的特殊心理活动 ,有着自身特定的脑电波特征 ,经常进行禅定静虑
训练不但会影响个人的生理素质 、有利于身体健康 ,而且还可以改善对生活认知与情感态度的改变 ,提高生活质量 。当然 ,通
过分析也发现 ,虽然当代脑科学实验手段 ,为验证禅悟状态的达成提供了一种实证途径 ,但就禅理上讲 ,我们依然无法了解禅
定状态这种 “冷暖自知 ”的主观体验 。相信随着脑科学的不断发展 ,一定能够为通过禅定静虑活动来调节心身健康 ,从而为提
高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
关键词 :禅宗心法 ;禅定状态 ;脑科学实验 ;心身健康 ;可能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 : B 8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674 - 2338 (2010) 03 - 0017 - 07
定 ,只缘触境 ,触即乱 ,离相不乱即定 。外离相即
一 引 言
禅 , 内不乱即定 ,外禅内定 ,故名禅定 。”[ 2 ] ( P. 37 )
在禅宗中 ,所谓禅定状态 , 就是一种不可思 因此禅定之 “定 ”可以看作是一种心理的超稳定
( )
议 非人们的思虑和语言所能认知 的无生无灭 、 状态 。其次 , 禅定还与禅之 “慧 ”有关 , 这里 的
乃至无任何差异的绝对境界 , 只能直觉体悟而不 “慧 ”指一种观照能力 , 因此禅宗讲修行往往是
可概念分别 。我们知道 , “定 ”为梵文 Sam ādh i 的 “定慧 ”两字联用 。由此可见 ,禅定可从两个方面
意译 ,音译作 “三摩地 ”或 “三昧 ”等 , 《俱舍论 》卷 来看待 , 即禅 悟与禅观 , 两者 一动一静 , 合为
4 将它定义为 “心一境性 ”, 即心专注一境而不散 禅定 。
乱 。《大智度论 》卷 5 则说 : “善心一处不动而名 对于禅观 , 就是静虑活动 , 强调的是坐禅看
三昧 。”[ 1 ] ( P. 11) 被奉为禅宗六祖的惠能则给出 心 、了见佛性的过程 , 以求达到缄 口于是非之场 、
了一个更加具体的解释 : “见本性不乱为禅 。何 融心于色空之境 。比如 《楞珈师资论 》中就有这
名为禅定 ? 外离相 曰禅 , 内不乱 曰定 。外若著 一过程的描述 : “初学坐禅观心 ,独坐一处 , 先端
相 , 内心即乱 ,外若离相 , 内性不乱 。本性 自净 自 身正坐 , 宽衣解带 ,放身纵体 , 自按摩七八翻 ,令
收稿日期 : 20 10 - 03 - 03
( )
作者简介 :周昌乐 1959 - ,男 ,江苏太仓人 ,理学博士 ,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
中心兼职教授 ,主要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