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朝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高福顺随着儒家思想的地位在辽.DOC

辽朝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高福顺随着儒家思想的地位在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辽朝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高福顺随着儒家思想的地位在辽

  辽朝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   高福顺   随着儒家思想的地位在辽朝不断提高和辽朝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儒家文化在辽朝统治域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影响日益扩大,诵经习儒逐渐成为辽朝社会生活中的时尚。儒学的发达,学校的设立,科举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北方游牧社会的文化素质,促进了北方游牧社会的进步,而且随着儒家文化影响到北方游牧社会的诸层面,北方游牧社会与中原汉族社会之间的文化差距逐渐缩小,为民族的大融合铺平了道路。在这一过程中,辽朝科举制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也应注意到,辽朝在推行科举制度时并非至善至美至臻,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一、辽朝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   辽朝初期,以武立国,兵势方张,庶事草创,“礼之用未遑”,1尚未触及科举制度。至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取得燕云十六州之后,辽朝为了稳定统治,适应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始在南京地区署置科举制度,以收汉族、渤海族士人,充实辽朝官僚机构。此后,经世宗、穆宗的政治变乱,科举之事设废无常,随宜性较强,直至景宗保宁八年(976年)“诏南京复礼部贡院”,2辽朝科举制度才逐步稳定下来。圣宗统和六年(988年)“诏开贡举”后,3辽朝科举制度由带有随宜设置的倾向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制度化,由此科举制度不断走向完善和更加成熟,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也愈加凸显。4   (一)为辽朝官僚机构输送大量治世人才   1 《辽史》卷61《刑法志上》,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935页。   2《辽史》卷8《景宗本纪上》,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96页。   3《辽史》卷8《圣宗本纪三》,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33页。   4高福顺:《辽朝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东北史地》2009年第3期。   5《张俭墓志》(重熙二十二年),参见向南:《辽代石刻文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66页。   6《辽史》卷80《张俭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277~1278页。   7《张俭墓志》(重熙二十二年),参见向南:《辽代石刻文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67~268页。   8《辽史》卷89《杨佶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352~1353页。   9《辽史》卷98《刘伸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417页。   辽朝官僚机构治世人才的选拔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世选制度,这部分治世人才主要是针对契丹族、其它北方游牧民族贵族;二是科举考试,这部分治世人才主要是针对汉族、渤海族士人而言的;三是恩荫制度,这部分治世人才主要是针对契丹、汉、渤海等族贵族而言的;四是荐举制度,这部分治世人才主要是针对特殊时期的特殊治世人才而言的。从科举角度看,辽朝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而选拔有才识的士人,令他们充实到辽朝官僚队伍中去,委以重任,与契丹人一起承担起治理辽朝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责任。张俭,统和十四年“一举冠进士甲科,一命试顺州从事”,5累迁同知枢密院事、武定军节度使、南院枢密使、左丞相,“帝不豫,受遗诏辅立太子,是为兴宗,赐贞亮弘靖保义守节耆德功臣,拜太师、中书令,加尚父”。6“重熙元年冬十一月,以训导之力,进位为太师”,“四年春致仕,授洛京留守、尚父、行河南尹……守太师、兼政事令如故。”“六年冬,召以蒲轮,朝于棘陛。特封韩王。十一年冬,进封陈王”。7杨佶,“幼颖悟异常,读书自能成句,识者奇之。弱冠,声名籍甚。统和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累迁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南院枢密使,“其居相位,以进贤为己任,事总大纲,责成百司,人人乐为之用。”8刘伸,“少颖悟,长以辞翰闻。重熙五年,登进士第”,历彰武军节度使掌书记、大理正、中京副留守、西京副留守、大理少卿、大理卿、南京副留守、崇义军节度使、三司副使、户部使、南院枢密副使、上京留守等职。道宗尝谓大臣曰:“今之忠直,耶律玦、刘伸而已!”9像上述以科举考试途径进入辽朝官僚机构并发挥重要作用的进士有很多。现将已知的辽朝进士宦历列表于下:   6-1辽朝进士仕宦录 姓名 历 宦 史料来源 1 室昉 会同初,登进士第,为卢龙巡捕官。天禄中,为南京留守判官。应历间,累迁翰林学士。保宁间,兼政事舍人,改南京副留守,迁工部尚书,寻改枢密副使,参知政事。顷之,拜枢密使,兼北府宰相,加同政事门下平章事。乾亨初,监修国史。统和八年,加政事令,封郑国公。九年,授中京留守,加尚父。卒,赠尚书令。 《辽史》卷79《室昉传》 2 高正 统和初,举进士第,累迁枢密直学士。统和二十九年,迁右仆射。开泰元年,迁工部侍郎,为北院枢密副使。 《辽史》卷88《高正传》 3 张俭 统和中,冠进士甲科,一命试顺州从事,调云州幕官,调范阳令,迁监察御史。统和二十九年,授礼部郎中、知制诰、直枢密院,加赐金紫、柱国,特封开国男。开泰元年,迁政事舍人、知枢密直学士。二年,正授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