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陆地集群无线电TETRA通信网络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DOC

运用陆地集群无线电TETRA通信网络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运用陆地集群无线电TETRA通信网络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

运用陆地集群无线电(TETRA)通信网络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TETRA,SDS,数字信息传输,协议转换器 1. 绪论 很多广域的工业系统分布在广阔的地理区域,需要运用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SCADA)系统的中央控制点的监视和控制。例如天然气管道系统,包含一些被监督中心监视和控制的测量,调节和压缩站。这种监视调节系统叫做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其中包含了远程站点与控制中心之间的远程数据传输通信。传统地利用有线或者其他数据通信渠道建立的数据通信,在一些偏远的地方将会是昂贵和困难的。 假设该地区被信号覆盖,那么运用专业的蜂窝无线通信网络,就使得用数据服务器连接SCADA系统的远程单位变得轻松可能,如TETRA(陆地集群无线电)。然而支持通信的现存的SCADA系统常常受到专用通信线路调制解调器的限制,这是过去传统的通信方式。 本文将演示怎样把针对数据通信的TETRA应用于一个斯洛文尼亚天然气传输系统的SCADA系统中。 2. SCADA系统 SCADA是一个工业测量和控制系统,其组成为: · 一个中心主机(也叫主站,主终端或MTU)。 · 一个或多个的区域数据采集和控制单元或远程端(也叫远程站,远程终端或RTU’s)。 · 用于监测和控制整个系统的软件。 当代SCADA系统大多有着开环特性和以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的长距离通信。 主站有两个相互分离的子系统组成: · 一个处理所有信息的工作站,系统管理者能够在工作站监测和控制系统。 · 一个承担实时低层次的通信处理和网络管理,为工作站分担任务的通信控制器。 上述的是一个典型的SCADA系统结构,已经在图一描述出来。对于长距离通信,通信控制 器和RTU’s配备了调制解调器(如根据标准ITU-T V.23[3]以最大1200bits/s的数据通信速率)。对于本地连接则可以绕过调制解调器直接利用EIA232(RS232)信号。 3. TETRA的数据传输 TETRA[1]是一个专业无线传输数据和声音的通信系统,类似于GSM,但又有专业用户(警察,消防队等等)所需的特点(如集团呼叫,有限呼叫,无机站的直接移动对移动通信)。TETRA标准符合ETSI(欧洲电信标准协会)[2]。 3.1. TETRA数据传输模式和标准 TETRA有三种不同的数据传输模式: · 电路模式。在两点间建立固定的数据通信渠道。给每个连接分配数据传输速率高达7.2kbit/s的渠道(见表一)。由于数据传输的本性是突发的,所以从渠道使用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效率低,所以是昂贵的。 · SDS(短期数据服务)。这是一种类似于GSM中SMS的特殊数据服务,适用于低数据传输速率的数据包传输。 · 数据包。这是适用于IP(因特网协议)流量的全功能分组数据通信。单通道网络的比特率高达4800bits/s。 对于声音或数据传输,TETRA用三种不同的标准: · V+D(声音+数据)。这种标准用声音呼叫和多种数据传输模式(电路模式,SDS或数据包)。 · DMO(直接模式运营)类似于V+D模式但其运营是脱离基站的。相比而言,V+D的这些可用的服务是受限制的。 · POD(优化数据包)。顾名思义,这个标准是特别设计来优化数据包传输的。表格一到三总结了不同TETRA数据传输模式和标准。 CONP(面向连接的网络协议)和SCLNP(特殊的面向无连接的网络协议)对于数据分组服务而言是两个很旧的协议。在当前的标准版本里,已经用PDP(分组数据协议) 3.2. TETRA外围设备接口 TETRA标准ETSI EN 300 392-5定义了一个标准接口PEI(外围设备接口),用来外围数据设备与TETRA移动工作站的连接。 电气方面,ITU-T标准V.24(逻辑信号)和v.28(电气特性)[3]以及EIA标准EIA232(原RS232)[4]定义PEI是串行线路连接。默认的特性标准是(8,N,1):1个开始位,8个数据位,没有奇偶校验位,1个停止位。所以给借口是异步串行通信标准,就像个人电脑上的一样,默认波特率9600。在PEI接口可以使用不同的协议。 · AT命令(默认协议)。这是用调制解调器的通信工业标准方法,最初是由Hayes(一个调制解调器制造商)定义的。AT命令集按需要修改和扩展。用AT命令可以收发SDS信息。其他的AT命令用来选择电路模式(明晰的数据连接),TNP1或者数据包模式。把机制定义为回到AT命令模式。 · TNP1(TETRA网络协议类型1)。TNP1和AT命令的区别在于TNP1命令在发送数据包服务进行时可以并行发送数据包,而AT命令只能在命令状态时发送。 · 数据包 图二所示为在对于多种PEI协议的外部设备中一定能实施的协议堆栈。正如所见到的一样,TNP1和分组数据模式要求IP和PPP协议,然而AT命令不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