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息医学.神经精神症状控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姑息医学.神经精神症状控制

二、临床特点 1.显著的抑郁情绪; 2.失去兴趣和愉快感; 3.失眠; 4.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下; 5.体重下降; 6.迟钝呆滞; 7.无价值、内疚与负罪感; 8.乏力; 9.无信心或自卑; 10.感到毫无希望甚至有自杀念头或行为。 三、评估与诊断 (一)观察、晤谈与调查 细致观察患者,与患者晤谈,收集有关资料,包括抑郁的症状表现、程度、持续时间、可能原因、个体的心理社会背景等,以发现是否存在抑郁及判断抑郁的种类与程度。 向患者周围的人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的平时表现、个性情况等作为补充。 (二)抑郁症状评定量表 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Hamilton 抑郁量表(HAMD)、Newcastle抑郁量表等。 (三)诊断 综合以上评估资料,作出是否存在抑郁、是何种抑郁(抑郁心境或抑郁症)、抑郁程度的判断。 重度抑郁者,至少应有上述症状的五种以上,而且应包括头二种的一种或二种,症状必须至少持续2周,并存在于大多数天数及一天的大多时间。 抑郁的症状与肿瘤患者(尤其是终末期患者)的症状及治疗的副作用(如疲劳乏力、兴趣活动锐减、厌食、体重下降、失眠)相重叠,因此其抑郁的诊断应以精神症状为主要依据。 四、治疗 1.对因治疗 主要是尽可能解除身体不适症状,尤其是要控制疼痛,停用诱发药物等。 2. 心理支持 ① 陪伴 心灵的支持与爱,是缓解患者沮丧心境最有力的方法。 ② 同感心 鼓励患者表达情绪,引发共鸣,鼓起患者内心的力量。 ③ 社会支持 使患者真切感受到社会关爱与温暖,消除担心与疑虑。 3.心理治疗 常用方法有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的中心疗法、森田疗法等。 对严重抑郁、有绝望及自杀倾向与行为者要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4.药物治疗 一般来说,轻度抑郁,且患者又愿意接受心理治疗,那么通过非药物治疗常可缓解; 严重抑郁或抑郁复发,伴有躯体症状或精神病性症状,有自杀行为或念头,或对心理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应使用药物治疗。 中、重度抑郁常需两种治疗结合使用。 (1) 三环类抗抑郁药 最常用,价格便宜,但起效慢,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多,不适用生命预期短的患者。 常用: 阿米替林12.5~150mg/日 去甲丙咪嗪12.5~150mg/日 丙咪嗪12.5~150mg/日 还可用多虑平、去甲替林、氯丙咪嗪等。 (2) 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 新一代抗抑郁药。 起效较快(该类抗抑郁药的起效时间为1-2周),副作用少,可适用预期生命短的患者。 对三环类抗抑郁药无效或因副作用不能耐受者可使用。 常用: 氟西汀20~80mg/日 帕罗西汀 20~40mg,1~2次/日 马普替林、曲唑酮等。 (3)精神兴奋剂 起效快,一般几天即起作用。 常用: 右苯丙胺2.5~20mg ,2次/日 哌醋甲酯(利他林)10mg ,2~3次/日 苯异妥英等。 (4)抗躁狂药 碳酸锂0.125~0. 5g,三次/日 佳静安定 0.4~0.8mg,三次/日。 选药原则: 对生存期长者,标准的抗抑郁药是首选。 而生存期短者,用起效快的精神兴奋剂较好,必要时二者可同时应用。 抗抑郁药的应用从小剂量开始,以后渐渐增加剂量。 癌症患者抑郁药的用量常为健康人剂量的一半即奏效。 五、护理要点 与患者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释放心理压力。 引导生命回顾,肯定生命的价值。 鼓励表达内心感受。 指导家属多陪伴,并学会聆听,让患者感到被关怀,他存在的价值重新被肯定。 社会支持,义工介入帮助完成未了心愿。 及时识别患者的自杀念头,并作危机干预。 一、否认(Denial) 患者遭遇癌症这种重大生活事件时,常常有否定情绪。 表现为对诊断结果不关心,治疗积极性不高,幻想是诊断错误等。 长期不敢正视真相需要处理: 1.等待:允许患者有一段时间去做好接受事实的准备。 2.作好回答其有关诊断治疗问题的准备,解释其疑问。 3.参照焦虑处理的方法。 二、愤怒(anger) 表现为怨天尤人,烦躁不安,为一些小事大发雷霆。 亲人和照顾的医务人员常常是充当被发泄者。 原因可能有: 患者不得不接受癌症或将死亡这个事实; 患病后依赖性增加,认为应受到别人的关怀和照顾,家人更应为其做出奉献,一旦达不到就气愤不已; 患者自认是好人却偏有灾难降临; 生活刚刚好转,尚未来得及享受; 患病后的经济问题(医疗费、待遇等)、关怀照顾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等,内心的不公便会油然而生。 处理: 要理解这并非是针对亲人的敌意,而是内心痛苦的表现。 应想方设法帮助病人解决经济及照顾等社会问题; 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让其渲泻情绪,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