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消防知识培训内容2012-02-24
消防知识培训内容
一、前提 消防基础知识和安全教育的培训是做好消防工作的基础,对提高员工的消防法制观念和消防安全意识、消防安全素质、增强本单位抗御火灾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象 所有工程人员和秩序维护员。他们是本公司消防工作的管理人和直接参与者。是消防工作的中坚力量。
三、职责
三、一 落实好公司消防安全教育制度。
三、二 要求全员明确公司下辖区域防火重点部位,防火常识。
三、三 掌握岗位消防工作的特性,熟悉本岗位设施设备的配置。
三、四 掌握应急疏散要领,明确应急疏散程序。
三、五 熟悉本岗位应急装备位置,使用方法以及保管和维护措施。
四、消防工作的概述
四、一 消防工作的宗旨。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对全体员工展开消防安全教育以及培训工作,牢固树立消防安全第一的思想,坚持逐级贯彻消防宣传教育工作。
四、二 公司消防安全责任人拟定年度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计划包括----培训对象、次数、形式、内容、考核办法、情况记录等。
四、三 消防参与人员应严格按照年度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在员工中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并作好记录。
四、四 对每位员工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培训;对新上岗或新入岗位的职工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培训。
四、五 消防知识培训应涵盖下列内容:国家的消防工作方针政策、消防法律法规及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等;充分明确本单位、本岗位消防的重要性和防火灭火措施;建筑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火灾报警、火灾扑救、人员疏散逃生和自救、互救知识;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和操作规程。针对人员密集场所的培训内容还应包括本场所的安全疏散路线、组织引导人员疏散的程序和方法。
四、六 利用公司楼盘的安全通道、电梯前厅、宣传园地等区域进行经常性的消防宣传工作。
四、七 各级消防责任人要采取会议、学习、布置工作等形式,对其所管辖部门的全体员工开展经常性的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四、八 全体员工经过定期的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必须达到“四懂、五会”的要求,“四懂”即懂火灾的危险性和危害性;懂火灾的预防措施;懂火灾的扑救方法;懂火场的逃生方法。“五会”即会及时报火警;会使用消防器材和设备;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和自救互救;会开展消防宣传工作。
四、九 自动消防控制系统操作人员和消防控制室的操作管理人员应由专业机构进行消防职业技能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并持证上岗;对管理区域内从事生产、销售、储存运输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单位和操作人员以及从事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性的作业人员,应接受管理,严格审查其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单位的生产、经营、运输、仓储许可证。
五、消防的基本知识
五、一 消防名词解释
火灾:事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事件。
闪点:液体发生闪然的最低温度。
燃点: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可燃物质在空气中受着火源的作用而发生持续燃烧的现象。
自然:可燃物质在空气中没有受到火的作用,靠自热和外热而发生的燃烧现象。
五、二 燃烧的必要条件
可燃物 助燃物 着火源
五、三 火灾的燃烧阶段
初起阶段——发展阶段——猛烈阶段——下降阶段——熄灭阶段
五、四 防火的基本方法
是以防止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结合在一起为目的,即1、控制可燃物;2、隔绝助燃物;3、消灭着火源。
五、五 灭火的基本方法
隔离法:将可燃物质、易燃物质、助燃物质与火源分开。
冷却法:用水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体上,使温度降至燃点以下。
窒息法:用湿毛毯、湿棉被、湿麻袋、干沙等不然物质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隔绝空气,使燃烧停止。
化学抑制法:就是用含氮或二氧化碳的化学灭火器喷射到燃烧物体上,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中,发生化学作用,阻断燃烧,覆盖火焰,使火熄灭。
五、六 火灾的类型
A类:含碳固体可燃物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发生燃烧的火灾。
B类:甲乙丙类化学液体如汽油、煤油、柴油、甲醇、乙醇、乙醚、丙醇、丙
酮等发生燃烧的火灾。
C类:可燃气体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丙烷、乙炔、氢气等发生燃烧的火灾。
D类:可燃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铝镁合金等发生燃烧的火灾。
五、七 火灾的等级定性
特大火灾: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重伤20 人以上;受灾50户以上;烧
毁财物50万元以上。
重大火灾:死亡3人以上(含3人);重伤10 以上;受灾30户以上;烧毁财
物5万元以上。
一般火灾:不具有以上情形的燃烧事故。
五、八 扑救火灾的一般原则
五、八、一 报警早,损失少
报警应沉着冷静,及时准确;简明扼要地报出起火的部门、位置、燃烧物质、
火势大小;如果拨叫119电话必须讲清楚起火单位名称、详细地址、报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