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初期日本文人籾山衣洲在台汉诗文作品分析-国立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docVIP

日治初期日本文人籾山衣洲在台汉诗文作品分析-国立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治初期日本文人籾山衣洲在台汉诗文作品分析-国立中兴大学中国文学系.doc

行過台灣:日治初期日本文人籾山衣洲在台漢詩文作品分析 關鍵詞:籾山衣洲、兒玉源太郎、臺灣日日新報、日本、台灣 前言 1895年台灣割讓日本後,日本帝國即企圖用漢詩文將台灣納入帝國的政治文化秩序中,故而有所謂「漢字文化」、「同文同種」概念的提出。此舉除了強化建構其統治的合理性與優越性外,亦有收編台灣傳統文人與仕紳領導階層的用意,也就是說,日本當局透過日本官員或文人與台灣仕紳的漢詩文酬酢,進行文化及政治上的籠絡。領台初期所謂御用的日文報章、雜誌大多設置漢文欄,並雇用了熟習漢文化且會作漢詩文的台日文人擔任編輯,而籾山衣洲即是日治初期來台日本漢文人中極具代表性的一位。 籾山衣洲原名籾山逸也,生於1858年,卒於1919年,日本愛知縣人,字秀才,號衣洲,別號衣浦漁叟、櫻雨堂主人等。先後任〈國會〉、〈東京朝日新聞〉和〈花香月影〉的編輯。籾山衣洲於明治31年(1898年)應聘來台擔任《台灣日日新報》漢文主任。在台期間從明治31年(1898年)至明治37年(1904年)為止。曾在大正3年(1914年)3月17日再度來台,暫寓于北投松濤園,於同年5月28日歸國。 1904年離台後於1905年赴天津任《北洋日報》主筆,翌年以譯學之任被清國招聘,擔任保定陸軍學堂教習。至明治42年(1909年)為止,在天津長達4年之久。歸後,月收集年間所作七十餘首古今體詩而成二卷一冊,題曰《燕雲集》出版。 領台之初的日本官僚多半隻身前來,為了消解寂寞,因此開闢了官紳薈萃一堂而開雅集的交際模式。明治32年(1899年)籾山衣洲與多位日本在台漢文人成立「穆如吟社」,時常邀請台灣士紳、文人與會,以第四任臺灣總督兒玉為中心,相互唱和。1899年 6月,總督於南菜園召開詩人雅集,會後由籾山編輯成《南菜園唱和集》。兒玉總督於公餘之官紳觴詠,聘用文人籾山衣洲任社漢文主筆,寄居總督別邸南菜園總督宴會台人時,他往往陪侍一旁,筆話助歡籾山衣洲(文中新式標點為筆者所添,以下凡有引用報章之文者皆同。) 薛建蓉曾對籾山衣洲在台經驗、交遊及其對台灣文壇的影響進行分析,其內容主要著墨於籾山衣洲在台的生活經驗、在台的交遊情況,以及其對台灣報刊漢文報的影響。薛建蓉認為籾山衣洲因具《臺灣日日新報》漢文主編的身分,故在報章雜誌的編輯上握有一定程度的決定權,對於當時詩壇的走向自然具有相當的影響力。 不過該文較未觸及作品內容的討論,本文則擬針對籾山衣洲刊載於《臺灣日日新報》的詩文作品進行分析,期望能對籾山衣洲在台灣的生活點滴、旅居台灣的心情、其作品中所呈現的台灣地景風貌,以及其議論性文章的觀點做更細部的研究。 籾山衣洲的台灣行跡 首批來台任職於各縣廳辦務署的日本官員中,頗多善吟詠之人,兒玉、後藤來台主政後,對台灣士紳開始進行一連串籠絡政策。1898年台灣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1850~1906;1898.3~1905.4在)使其成為總督府的上客,並專主報政。在此同時,總督府將在1896年創刊的《台灣新報》與次年創刊的《台灣日報》在1898年合併而。 籾山衣洲在當局延攬下,於1898年的年底到台灣來。同時他也在《臺灣日日新報》發表了來台之感: 煙波久慕海鷗群,暫入南荒豈足云。孤客抽身塵漠漠,諸公握手意殷殷。名都風月幾時見,絕域寒暄從此分。老大猶存千里志,莫言徒為策詩勳。 詩中將台灣比擬作「南荒」,而日本則以「名都」稱之,由這兩個反差極大的用詞可看出,日治時期的日本人除了將台灣視作一個落後且蠻荒之地外,也透露出殖民者對來到台灣這塊陌生土地的焦慮感。而在籾山衣洲的友人岡本隨軒的〈送籾山衣洲之臺灣〉中也可窺見當時日本人對於台灣的觀感: 慷慨投荒意,艱難自所堪。稻江浮澹月,觀岫積濃風。 土匪無時已,邦威那日覃。任他低鷃笑,鵬化便圖南。 日人印象中的台灣是個荒涼之地,在此地經營無非是艱難的開始,因為台灣「土匪」之流眾多且亂事頻仍。這樣荒墟的邊陲地帶,所幸有日本當局以威懼的力量予以懾服。籾山衣洲與岡本隨軒的詩作顯現出殖民統治者對於殖民環境的不安,同時也反映出殖民者駕凌台灣時的傲慢姿態。 來台後寄居南菜園的籾山衣洲,儼然將此園當作自己在異地的安身立命之所: 予久厭居塵囂,乃借其一廡,安頓筆硯。旦暮眺矚,暢然適志。因為之記曰。園在城南古亭莊,竹籬茅舍,豆棚瓜架,人或錯認為田家。入門數步,有小亭焉。西南敞(原文為「敝」,應為「敞」)豁,群山逶邐,若列翠屏。其當白雲出岫,高者若被絮帽,低者若麗裙帶,而頃刻變幻,忽遠忽近,忽濃忽淡,自旦至暮,千態萬狀,殆覺斯身化千億○○而游。…… 南菜園雖是總督之別邸,不過並未耗費人工打造成平泉金谷之園,反倒營造成一座「竹籬茅舍,豆棚瓜架」之園,人民走過甚至會錯認為是田家!從上文看來,受到總督關照的籾山衣洲在台灣的寓居生活頗為愜意,不僅能在園中潛心揮毫抒發己志,亦能於良辰欣賞如此佳景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