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71昌乐二中高效课件2.1荒漠化的防治以西北地区为例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有哪些? 存在问题:回答不准确,部分同学回答 成荒漠化的原因 思考:我们能为防治荒漠化做些什么? * 2.1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成因及危害 学习目标 带着目标努力 带着梦想飞翔 1.扎实掌握荒漠化概念及防治措施,提高结合案例分析荒漠化影响的能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土地荒漠化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 3.激情投入,享受成功,提高荒漠化防治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自东向西降水和景观变化 位置 地形 深居内陆 距海洋远 水汽难以到达 高原面积广大 山岭的层层阻挡 青藏高原隆起 干旱 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区域特征——干旱 干旱的气候为荒漠化提供了一个大的自然背景 这一位置特征导致了干旱 加剧了干旱 分组合作,讨论释疑 6分钟 讨论内容: 1、自学中的疑点 2、导学案探究题目一、二 3.预习自测疑难题目:DADA 达成目标: A层能熟练掌握荒漠化的概念、表现,学会分析荒漠化的成因。B层能熟练掌握荒漠化概念、表现,总结荒漠化的防治措施。C层熟练掌握荒漠化概念、表现。 要求: 1、小组长首先安排任务,负责协调好分层讨论,先一对一讨论(3-5分钟),然后组内共同讨论,做到全员参与,高效讨论,克服假讨论和不用心讨论。讨论完毕教师对讨论情况做出评价。 2、边讨论边做记录,注意总结本组好的答题方法,学科组长反馈未解决问题。 3、组长宏观调控,做好展示、点评的准备。 4、讨论完毕坐下整理完善导学案或按自己的计划学习。 展示点评、总结提高 达成目标: A层掌握所有探究题目,能结合案例分析荒漠化影响,会分析荒漠化原因。 B掌握所有探究题目,能结合案例分析荒漠化影响。 C层掌握所有探究题目,解决疑难点。 展示:⑴脱稿 书面展示要分层次、要点化,书写要认真、 规范。 ⑵非展示同学B、C层巩固基础知识、整理落实学案;A层同学做好拓展。不浪费一分钟,小组长做好安排和检查。 点评:⑴先点评思路方法;应该注意的问题,再点评对错,进行联系拓展。最后要回扣学习目标。⑵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记好笔记、大胆质疑。 1.荒漠化概念、表现 2.荒漠化成因及防治措施 6、7组(后黑板) 探究二 2. 点评(A层) 8、9组(前黑板) 4、5组(后黑板) 探究二 1. 1、2、3组(前黑板) 探究一 非展示同学落实 展示(B、C层) 问题 8组 4组 1组 石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红漠化 东营市有无荒漠化现象? 如果有,表现在哪个方面? 东营盐渍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黄河入海口,退海之地地势低洼,积水多(湿地资源丰富) 2、距海近,海水倒灌影响。 3、冬春季干旱,特别是春季,蒸发旺盛,多大风。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探究二、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结合课本P21-22材料完成相关活动题。4组点评 问题1.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根据图2.9,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 问题2.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分析这一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1组点评 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是: 怎么办? 植树造林 节约用纸、用电 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控制人口增长 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 ……………… 要求: C层继续巩固落实基础知识,形成知识体系—荒漠化概念及表现。 (清出底子) B层整理笔记,回扣课本,形成知识体系—荒漠化成因及防治措施 (注重高度和深度) A层掌握重难点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ASME-半导体用砂轮划片机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
- 《城市经济学》全套教学课件.pptx
- GB/Z 44267-2024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工业数据 数字孪生的可视化元素.pdf
- 2024年山东城市服务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docx VIP
- 读后续写题型解读 理论点拨——高三英语上学期一轮复习专项.pptx VIP
- invt英威腾CHF100A变频器说明书.pdf VIP
- 最新JingChaDaXue《灭火救援典型案例》期末试卷( A )参考答案.docx
- 商铺买卖合同范本7篇.docx
- 外研版小学英语一年级起点单词表4上.pdf
-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总结.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