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第五章{住宅}.ppt

  1. 1、本文档共1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建筑史)第五章{住宅}

中国建筑史 第五章 住宅 第五章 住宅 住宅是人类最早的一种建筑类型。 10000~6000年前,穴居岩洞、构木为巢 聚落的形成 农业的出现(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定居点 城市的形成 商业手工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丽江民居: 丽江——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 高原水乡 玉龙雪山 民居吸收中原建筑作法,等级制、悬山 西藏穷结县藏族住宅 西藏民居 青海同仁县藏族民居 红砖文化 (七) 四川、贵州、湖南、江西民居 1、? 穿斗式: ◎ 屋顶重量由檩条、柱子传到地上,墙只起填充作用。 ◎ 柱间用枋连接,自由随意,防风性好。 ◎ 用材较少,取材方便。 2、? 吊脚楼式:干阑式建筑在山地的变体。 3、? 院坝三合院 西南自由式民居 不采用规整院落形式,总体构成、单体造型十分自由,空间利用合理,不强调礼法制度。 设计思想:功能主义 造型特点: 平面和屋顶手法多样 外部开敞,无院墙,与自然融为一体 形式自由,不求对称 内部空间富于变化,顺应地形 结构处理灵活 建筑材料就地取材 极尽变化之妙 西南自由式民居 湘西村落鸟瞰 四川达县住宅 贵州从江县高增村 贵州从江县 小黄村鼓楼 1、一颗印   云南典型的住宅形式,住宅形式、地盘和外观都很方整,称为一颗印。 建筑风格特点:厚重、方整。 (八)云南民居 (七)云南民居 白族民居 ◎三坊一照壁 (八)云南民居 2、干阑式 建筑风格特点:大挑檐,大挑台,有架空支柱层。 评价:防潮,防虫,但防卫性差。 丽江民居大门 丽江民居外观 (九)毡包(蒙古族、哈萨克族) 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民居形式。 先秦时期形成,逐水草而居,迁徙方便。 平面:圆形,象征天宇,入口在东。 构造:半球穹顶,龙骨支撑,覆盖毛毡。 造型:流线型 室内功能分区 (十)新疆“阿以旺” “阿以旺”——“明亮的住处”,指屋顶上带有天窗的房屋,是布局的中心,也是待客聚会之处,装饰讲究。 喀什地区——气候干热,不宜开窗 特点:①墙面不开窗 ②采用平顶(雨量少) 结构:土坯外墙、密肋木架 建筑设计优势:墙面不采光,多套间,灵活、自由 新疆喀什维吾尔族 住宅平面 葡萄干晾房 (十一)藏族碉房 石材丰富,木材缺乏,雨量少,运输不便。 石墙承重,木梁密胁楼地层,平屋顶,空间面积小 。 外观呈下大上小的体型轮廓,石墙小窗,敦厚稳重。 与地形结合紧密,与自然环境高度协调,防卫性强 。 藏族碉房的基本形式: (1)实体式:依山而建,高三层。一层:牲畜用房;二层:卧室、贮藏室;三层:晒台、经堂; 旱厕。形式高低错落,富于变化。 (2)天井式:两层,带内天井。一层:起居室、接待室、卧室、库房;楼上设经堂、卧室、储藏室。布局紧凑,造型严整。 (3)廊院式: 江苏苏州瞿宅大厅 江苏苏州周庄街巷 江苏苏州周庄民居 小桥流水人家 江苏苏州同里民居 浙江东阳卢宅平面 浙江东阳卢宅 石牌坊和门厅 浙江东阳卢宅大厅 浙江东阳住宅 浙江东阳某宅木雕 (五)窑洞 窑洞是横穴,黄土高原是黄土窑洞的故乡。分布于甘、陕、晋、豫 。 1、特点: ■ 是一个虚空间; ■ 是无建筑师的建筑。 2、剖面:             采用何种形式,由土质决定,“土好顶圆,土坏顶尖”。 3、窑洞主要有三种:   (1)开敞式靠崖窑   (2)下沉式窑院(地坑院)   (3)砖砌的锢窑 河南巩县窑洞住宅 1、靠崖窑 天然崖面横向开穴。 河南洛阳冢头村地坑窑住宅 2、地坑院 人工先挖竖穴,然后再横向挖,横、竖穴结合的窑洞,称为地坑院。 3、锢窑 土坯砖建的地面上的窑,布局上仍以四合院为主。 4、 窑洞的优缺点 特征:以向土层方向求得空间,少占覆地为原则,以拱券为结构特征。 优点: 经济,就地取材,土尽其用。 维持生态平衡、防火、防噪音、少占农田。 缺点: 空气不流通、潮湿。排水、抗震有问题、施工周期长。 5、 应用与改进 通风问题的解决:1、前后院 2、通风孔。 加固措施:局部用砖加固 (六) 福建客家土楼 生土建筑:以未经焙烧的原土为材料的建筑。 夯土建筑:以夯土版筑方式建成的建筑。    1、 历史背景 一家一族一楼,防卫功能重要。土楼的形式,有长方、圆、半圆、八卦、凹、方等。最早是长方,清以后,变成半圆、八卦形。 2、 土楼的总走向 (1)由北向南;(2)由内陆山区向近海丘陵地区发展;(3)由河流上游向中下游的发展。 3、 技术手段 (1)外观: 封闭,以防卫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