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导言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伟大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不仅创造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中国文明浸透了儒家精神。儒家文化还周边地区传播。 第1课 先秦儒学与两汉经学 一、孔孟之道 1、产生的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政治、经济、文化) 百家争鸣(儒、道、法) 2、春秋儒家(创立):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春秋时鲁国人。孔子是个大思想家,创立了儒家学派)。 《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叙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 有人认为儒者是指一种以宗教为生的职业,负责治丧、祭神等各种宗教仪式。儒本求雨之师,故衍化为术士之称(《国故论衡·原儒》)。 《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据郭沫若考证,儒本是鄙称,儒家这一称号,也不是孔子自家封号,而应是墨家对孔子这一学派的称呼。 庄子后学评论儒家,性服忠信,身行仁义,饰礼乐,选人伦,以上忠于世主,下以化于齐民。将以利天下(《庄子?渔父》) 。 (2)孔子言论思想 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 认为必须重建周礼的权威,遵循宗法制度的原则,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使社会成员安分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 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认为“仁”就是“爱人”,尤其是爱自己的亲人,推而广之便能恢复礼制,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 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就是“义”。正人君子应重义轻利。 3、战国儒家(发展) (1)孟子思想 a、“性善”(孔子未提),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b 、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推行仁政,结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局面。 (2)荀子思想: 荀子名况,战国时赵国人,著有《荀子》一书。同时也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认为人力能够战胜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从“性恶论”出发,更注重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作用,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 孟子与荀子的思想是否矛盾? 儒家中心思想始终还是一个“人道思想” 二、儒学的经学化 (儒学的改造) 1、秦朝暴政与“焚书坑儒” 2、汉初休养生息与“无为而治”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措施:武帝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设立五经博士,专事儒经的研究与传授。后又在长安兴办太学,教授五经,入学者完成学业经考试合格,即可担任官职。郡县也设地方学校,配有经师授学,以培养官吏后备人选。 结果:儒学在各家学说中获得“独尊”地位,成为统治者极力推崇的官方哲学。 影响:经学的教授、学习,为儒家学者置身于仕途开辟了道路,通经致用成为古代学者的普遍追求;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官员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 材料二: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是有为,非自然也。……六经之文,圣人之语。语言天者,惧愚者之言。 ——《论衡》 请回答: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人与自然的观点有什么原则区别?你认为材料二的作者站在什么立场上?目的是什么? 讨论: 如何看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文化现象? 拓展性学习要求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文化繁荣的因素) 2、从春秋战国到西汉我国思想演变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政治的什么特点? 3、如何看待“焚书坑儒”政策? 4、如何评价孔子? * 第一单元 儒家文化与 古代中国 美国旧金山市政 广场的祭孔活动 儒家的起源 儒家的起源 孟子名轲,战国时邹国人,著有《孟子》一书。后世把孔子和孟子合称孔孟。 荀子的思想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自然斗争力量的加强。 分析讨论:1、先秦儒学不受统治者重用的原因? 2、战国时期何种学说受统治者重用,原因是什么? 作业: 1、设计百家争鸣一览表。(书面) 2、从哲学角度理解思想与政治的关系(提问) 3、记忆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与百家争鸣重要学派的人物、观点、影响。(抽查、测验) 4、阅读教材:复习理解、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