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窦娥冤){上课用}
故事导入 据《郯城县志》记载:汉代东海郡郯城有一位年轻女子,结婚后不久丈夫就病死了,她不愿改嫁,坚持靠自己的劳动奉养婆婆,人们都称她为“孝妇”。后来婆婆也多次劝她改嫁,她都婉言谢绝,因为她知道若自己改嫁,年老的婆婆生活就要失去了依靠,这样过了十几年,孝妇就已经三十多岁了。有一天,她的婆婆对邻居们说:媳妇伺候我这样苦,又守着寡,等我老了以后,她无依无靠怎么办,我不能再这样连累她了。这不久,婆婆为成全孝妇上吊自杀了。听说老母上吊死了,她那已出嫁的女儿便到官府告状,说孝妇逼死了母亲,县吏便将孝妇捕去,施以酷刑逼供,孝妇最后被屈打成招,当时有个当郡的于公受理了这一案件,他得知孝妇敬养婆婆十几年,又经过调查断定孝妇的婆婆是自杀,于是如实禀报了。 但太守却不听于公的正确意见,坚持判孝妇死刑。于公十分痛心,他抱着卷宗在公堂上大哭,然后辞职回家,最后太守竟然杀了孝妇。恰好东海郡在此后连续大旱了三年,新的太守上任后,于公主动向他陈述了孝妇冤案,并说大旱的原因是因为屈杀了孝妇。新太守便杀牛率众到孝妇冢前祭典,并为孝妇昭雪,此时天空忽然下起大雪,此后三年这里风调雨顺。 斗转星移,东海孝妇的故事在民间越传越广,最后经历代劳动人民的口头加工,变成的最流行的说法是:孝妇在临死的时候当众说:“我如果有罪,死而无冤,血当下流;如果有冤血当逆流,大旱三年。”当孝妇被行刑时,一腔白血直冲云天,流淌成河,最后在郯城西南一地方汇成一大片水洼,被称为白血汪。白血汪面积至今达十亩,紧靠汪边的村庄因此而叫白血汪,直到五十年代那里才更名为白溪汪。至元代,戏剧家关汉卿便据此故事写成了其流传千古的悲剧《窦娥冤》。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戏剧及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熟悉作家关汉卿及其作品《窦娥冤》; 3、理清情节结构,把握杂剧内容。 自主学习 1、根据学海导航的“相关链接”部分,了解元杂剧及相关内容; 2、完成导航“基础积累”1、2题。 元杂剧与关汉卿 2、元杂剧的角色大致分末、旦、净、丑四类。 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 (序幕) 明确1: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①张驴儿自己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 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矛盾冲突的 第①点,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 第②点,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聩,贪赃枉法; 第③点,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 明确2:如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婆婆也会被屈打成招,到那时,杀头的虽不是窦娥,却会是其婆婆,仍旧是一件大冤案。卑弱而善良的老百姓只能以牺牲自己来救助无辜的他人,是无法阻止冤案的发生的,因为制造冤案的是当时社会上强大的黑暗势力和官吏的贪赃枉法,腐朽昏聩。?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赏析第三折; 2、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第三折 1、完成导航“基础积累”3题。 2、第三折戏可分为几个场面?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赏析窦娥这一人物形象; 2、理解剧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糊突:混淆) 则是看你死去的孩儿面上(则是看:只当是) B .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葫芦:糊涂) 你道是暑气暄(暄:温暖) C.也不见得湛湛青天(青天:清明) 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月一十五:每月十五) D.念窦娥从前以往干家缘(干家缘:操劳家务) 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亢旱:抵御旱灾) ①望帝啼鹃 ②苌弘化碧 ③六月飞霜 ④亢旱三年 A.①邹衍②苌弘③燕惠王④东海孝妇 B.①邹衍②庄周③燕惠王④窦娥 C.①杜宇②苌弘③邹衍④东海孝妇 D.①杜宇②庄周③邹衍④窦娥 3.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术语,解释完全正确的 一项是( ) A.外,外末的简称,扮演青年男子: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 B.科,指示角色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 C.正宫,端正好,滚绣球等均是曲牌名。 D.折,相当于现代的“幕”,所有的杂剧都只能是四折。 合作探究2:在押赴刑场时,窦娥要求走后街,这一细节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