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与音乐视域下的原意论批判.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律与音乐视域下的原意论批判

法制与社会发展 (双月刊) 2017年第5期 (总第137期) ·交叉学科研究 · 法律与音乐视域下的原意论批判 刘星显∗     摘  要: 法律与音乐作为一项法学跨学科研究是建立在法律和音乐的关联性基础上的, 其具有鲜明的理论特 点与独特的理论优势。 法律和音乐领域共同关注文本的解释实践活动。 法律与音乐确立了 “作曲家—作品—演奏 家—听众” 的理论框架, 对原初意图论、 文本原意论等提出了反思与批判, 合力推进了对原意论的理论认识深度。 法律与音乐视角下的原意论研究为该理论的更新与超越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促使法律和音乐实践活动中权力关 系的重新定位, 消除单一要素的绝对控制, 朝更具开放性、 复杂性与解释力的方向发展。 同时, 法律与音乐为理解 原意论的生成与发展的总体历史脉络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法律与音乐研究可使两个领域的学科相互参照, 彼此联 系, 达成理论资源与成果的共享, 对推进国内的法学跨学科研究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法律与音乐; 法律与文学; 解释学; 原意论; 演奏 一种音乐上的新的形式往往是一件能够改变一切而危及我们整个生活的事; 因为音乐风格的改 变不能不伴随政治礼法的重大改变。 ——— [古希腊] 柏拉图① 一、 引  子     1829年3月 11 日, 年仅20 岁的门德尔松在柏林歌唱学院指挥演出了巴赫 (J.S.Bach) 的 《马太受难曲》 (BWV244), 当时巴赫已离世79年, 距该曲的首演已逾100周年。 这次演出成为音 乐史上的一桩重大事件, 其推动了巴赫音乐的复兴, 也揭开了古乐复兴运动 (Early Music Revival ② Movement) 的序幕。 门德尔松所复兴的巴赫音乐是忠实于巴赫及其生前的演奏活动的吗? 尽管门 德尔松秉持 “客观派” 立场认真研究了 《马太受难曲》 乐谱并试图确定巴赫所写的真实含义, 但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他没有采用羽管键琴, 演出编制相差悬殊, 演出地点由教堂变成音乐厅, 删 除了十首戏剧性较弱或其歌词有损耶稣形象的咏叹调和七首合唱, 同时强化了戏剧性较强的且合乎   ∗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本文系国家 “2011计划” ·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 ①  [古希腊] 柏拉图: 《理想国》, 顾寿观译, 岳麓书社2010年版, 第167 页。 ②  或直译为 “早期音乐复兴运动”。 ③  门德尔松 “浏览了整份总谱, 作了几处明智的删减, 只有为朗诵调配上器乐……其他的都未作更动”。 徐昭宇: 《演奏型态的 - 分析与音乐意义的追索: 从 “原真演奏” 引发的音乐释义学方法思考》,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年版, 第31 35 页。 相关 史料另参见杨倩茹、 邹彦: 《宗教 种族 身份———门德尔松复兴 〈马太受难曲〉 的历史溯源及意义反思》, 《人民音乐》 2016 - 年第7期, 第81 83页。 115 法制与社会发展 ③ 当时路德新教欣赏口味的众赞歌。 在这一标志性演出之后, 以复古或原真演奏 (Authentic Perform- ance) 为目标的音乐事件开始屡见不鲜并伴随争议延续至今。 在门德尔松复兴巴赫音乐的10年前, 即1819年3月6 日,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马歇尔执 笔起草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麦卡洛克诉马里兰州案 (Mc Culloch v. Maryland) 的判决。 他没有严格 按照条文解释宪法, 而是对宪法中 “必要且恰当” (necessary and proper) 条款作出宽泛理解, 认 为 “假如目的合法, 并在联邦宪法的许可范围

文档评论(0)

tangzhao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