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节 主存储器
第四章 主存储器 一、存储器概述 存储器:存放计算机程序和数据 的部件 存储系统:包括存储器以及管理存储器的软硬件和相应的设备 存储器的作用 计算机真正工作的场所是主存(内存),所有驱动程序、操作系统、工作数据、成品/半成品应用程序必须加载到主存中才能由CPU读取。 高速缓存的速度比主存储器快,作为CPU与内存的缓冲区,主要起到平衡CPU与主存这间的速度的作用,有效解决了CPU速度与主存速度的不匹配问题。 辅助存储器(如硬盘、软盘)也称为外存,用来存放暂时不参加运行的程序和数据,以及永久存储信息。辅助存储器的容量很大,但存取速度慢,并且不能为CPU直接访问,必须先将其中信息调入主存后,才能为CPU所访问。 存储系统的层次结构 根据各种存储器的存储容量、存取速度和价格比的不同,将它们按照一定的体系结构组织起来,使所放的程序和数据按照一定的层次分布在各种存储器中。 1、主存和高速缓存之间的关系 Cache引入: 为解决cpu和主存之间的速度差距,提高整机的运算速度,在cpu和主存之间插入的由高速电子器件组成的容量不大,但速度很高的存储器作为缓冲区。 Cache特点 存取速度快,容量小,存储控制和管理由硬件实现 Cache工作原理——程序访问的局部性 在较短时间内由程序产生的地址往往集中在存储器逻辑地址空间的很小范围内。(指令分布的连续性和循环程序及子程序的多次执行) 数据分布不如指令明显,但对数组的访问及工作单元的选择可使存储地址相对集中。 2、主存与辅存之间的关系 主存:(半导体) 优:速度快 缺:容量受限,单位成本高,断电丢失信息 辅存:(光盘,磁盘) 优:容量大,信息长久保存,单位成本低. 缺:存取速度慢 CPU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存放在主存 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存放在辅存 辅存只与主存进行数据交换 二. 存储器的分类 1.按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分类 (1)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2) 主存储器 (3)辅助存储器 2.按存取方式分类 (1)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2)只读存储器ROM (3)顺序存取存储器SAM(sequential Access Memory) (4)直接存取存储器DAM(Direct Access Memory ) 3.按存储介质分类 (1)磁芯存储器 (2)半导体存储器 (3)磁表面存储器 (4)光存储器 4.按信息的可保存性分类 (1)易失性存储器 (2)非易失性存储器 读(取)操作 :从CPU送来的地址所指定的存 储单元中取出信息,再送给CPU。 (1)地址-AR-AB CPU将地址信号送至地址总线 (2) Read CPU发读命令 (3)Wait for MFC 等待存储器工作完成信号(ready) (4)(AR)-DB-DR 读出信息经数据总线送至CPU 主存储器的基本结构 一、SRAM ※读操作※ 因为T5、T6通=>则A、B点与位线1、位线2相连。 若记忆单元为“1”=>A=0,B=1。 =>T1通,T2止,则位线1产生负脉冲。 若记忆单元为“0”=>A=1,B=0 => T1止,T2通,则位线2产生负脉冲。 这样根据两条位线上哪一条产生负脉冲判断读出1还是0。 ※写操作※ 若要写入“1”,则使位线1输入“0”,位线2输入“1”,它们分别通过T5、T6管迫使T1通、T2止=>A=0,B=1,使记忆单元内容变成“1”,完成写“1”操作. 若要写入“0”,则使位线1输入“1”,位线2输入“0”,它们分别通过T5、T6管迫使T1止、T2通=>A=1,B=0,使记忆单元内容变成“0”,完成写“0”操作 在该记忆单元未被选中或读出时,电路处于双稳态,F/F工作状态由电源VDD不断给T1、T2供电,以保持信息,但是只要电源被切断,原存信息便会丢失,这就是半导体存储器的易失性。 读周期的参数 根据地址和片选信号建立时间的先后不同,有两种读数时间。若片选信号先建立,其输入输出波形如图4.5(a)所示;若地址先建立,其输入输出波形如图4.5(b)所示。 地址读数时间taAdr 当CS=0时,自地址(Adr)建立/开始,到得到读出数据所需的时间,称为地址读数时间。 片选读时间taCS 设地址信息在CS=1期间已建立,则从CS负跳变开始到得到读出数据所需的时间称为片选读数时间。 片禁止到输出的传输延迟tPLHCS→Dour 是自CS正跳变到达至输出变为“1”所需的时间。 地址对片选的建立时间tsuAdr→CS 如果地址在CS=1期间变化,则为了能在CS负跳变到达后按地址读出数据,地址的变化应提前在CS负跳变到达前进行。所需提前的最短时间称tsuAdr→CS 写周期的参数 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