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舒婷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简论舒婷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摘 要 本文试图从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爱情理想,意象的自然景物化及其疏密有致的组合,语言的平朴、纯净及接近口语等方面对舒婷爱情诗的艺术特色作一个简单的论述,旨在加深。
对舒婷爱情诗的理解和把握。
关键词 舒婷;爱情诗;思想;意象;心理描写;语言
在爱情诗的创作还十分凋零的季节,作为一位真诚而本色的女诗人,舒婷用她温婉细腻而饱含着淡淡忧伤的笔调,深沉而冷静地吟唱着一曲曲动人的爱之歌。她谱写的爱情诗以其对人的尊严的倾诉与提升,对爱的世界的理想与渴求,对意象的自然景物化及疏密有致的组合,对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及平朴、纯净、接近口语的诗歌语言的追求,显示了她独特的艺术个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舒婷爱情诗的艺术特色首先体现在她诗中所蕴含的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崇高的爱情理想。这两者是相辅相依的,正是舒婷用她的女儿心时刻关切生命,维护人的尊严,追求人的价值和人类关系的平等,基于如此伟大的人格力量才使她具有了一种平等的建立在人格独立之上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崇高爱情理想,而其人格力量又因爱情理想而更加光辉。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的独立人格被极大的扭曲,形成了对男性的根深蒂固的依附心理:相夫教子成为女人的生活内容,夫唱妻随成为女人的生活准则,夫荣妻贵成为女人的生活理想。几乎所有的女人都默默忍受甚至盲目屈从,只有舒婷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唤: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致橡树》
这首诗可视作新时期女性人格的骄傲宣言,它集中体现了诗人崇高的爱情理想。诗中的“凌霄花”象征依附式的爱情观,“鸟儿”象征奉献性的爱情观,诗人通过对这两种爱情观的批判来确立自己的爱情理想。在诗人的心目中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也就是说,爱情并不是一个人的进身之阶,更不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建立在双方保持独立人格的基础上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扶持。女性不再是陪衬,不再是附属,而是首先以一个独立的人的身份出现,他们首先意识到自己是人然后才是女人。正如诗人所言:花和蝶的关系是相悦、木和水的关系是互需、只有一棵树才能感受到另一棵树的体验,感受鸟们、阳光、春雨的给予。因此,相爱的双方不仅是心灵的相通,更是人格的相映,又是命运的“分担”和“共享”。也因为“两个人只有在生存的中心进行相互交融时才可能产生爱,因此任何一方都能从这一生存中心体验到自己和自己的存在,唯有这一‘中心体验’才是人的真实所在,唯有这,才使人充满了活力;唯有这,才使爱有了基础。这样产生的爱也才能成为不断鞭策、鼓舞双方共同努力、共同成长和共同前进,而不是埋葬感情的坟墓。双方关系的深度以及双方各自表现出来的蓬勃朝气和力量,这才是爱情存在的唯一证明,才是爱情存在的必然结果。”
舒婷爱情诗的第二个鲜明的艺术特色是诗中意象的自然景物化及其疏密有致的组合。诗中的每一个意象,都是情思的音符,它们相互应和、对照,从而组成美的旋律和激情的和声。在舒婷的爱情诗中树、花、山峰、夕阳、河岸、海滩、月光、阳光、风、雨。这些平常的自然景物都成了诗歌的意象,都成了诗人爱与忧伤的寄托,从而便形成了一个自然景物化的意象系列,并且这个意象系列又可明显地分为两类,一类是寄托着诗人美好理想的意象。如“树”的形象,在《致橡树》中所表现的那棵高大、威仪、坚贞、伟岸,象征着男性的“橡树”,和它近旁那株同样高大、挺拔且独立而秀美, 象征着女性的“木棉”“, 橡树”和“木棉”并肩而立,站在一起,象征着诗人崇高的爱情理想。在《会唱歌的鸢尾花》中有一棵受诗人“嘱托”为爱人留言的“橄榄树”,还有《心愿》中那棵代诗人招手致意的“崖树”等,这些“树”都被诗人赋予了深刻的含义,代表了诗人伟大而崇高的理想。除了“树”,诗中到处洒着各种各样、寄托着诗人理想的花,有为神女鸣不平而“煽动新的背叛”的“金光菊”和“女贞子”,有超越了简单意义上的两性之间的爱的“会唱歌的鸢尾花”,有宁可生生灭灭回到风风雨雨的山坡,不要在花瓶上摇曳的“三角梅”。除花以外,夕阳、海滩、月光、阳光等美好的自然景物都被诗人染上了理想的色彩,纷纷化身为诗人的美好理想。另一类意象是遭诗人排斥和反感的对象,较突出地表现在《致橡树》中“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一系列象征着依附性或奉献式爱情观的意象,是诗人竭力排斥的对象,还有象征了女性悲剧命运的“神女峰”也体现了诗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