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民间工艺作品 铜镜.ppt

  1. 1、本文档共1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民间工艺作品 铜镜

铜镜 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在古代,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它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铭文丰富,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铜镜的制造 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铜器发明以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尚书》《国语》《庄子》等先秦著作中,提到过古人“鉴于水”。《说文·金部》释“鉴”为“盆”,因此可以说盛水的盆(鉴),就是最早的镜子。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开始了使用铜和锡或银铅等制作铜镜的历史。铜镜一般制成圆形或方形,其背面铸铭文饰图案,并陪钮以穿系,正面则以铅锡磨砺光亮,可清晰照面。 铜镜的历史 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的一面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小型铜镜,造型、装饰均较原始,应是目前考古资料中所知最早的一面铜镜。商、西周和春秋时的铜镜,都有零星发现,战国始盛行,产量大增。到汉代,由于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加之西汉中叶后经济飞速繁荣,铜镜制作产生了质的飞跃。所制铜镜工艺精良,质地厚重,镜背铭文、图案丰富多样。后经唐宋时代两次发展高峰,到明清时期,随着近代玻璃的诞生,铜镜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铜镜发展历程 综观中国古代铜镜发展的历史,从四千年前我国出现铜镜以后,各个时期的铜镜反映了它的早期(齐家文化与商周铜镜),流行(春秋战国铜镜),鼎盛(汉代铜镜),中衰(三国、晋、魏、南北朝铜镜),繁荣(隋唐铜镜),衰落(五代、十国、宋、金、元铜镜)等几个阶段。从其流行程度、铸造技术、艺术风格和其成就等几个方面来看,战国、两汉、唐代是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 目录 1、商周 2、春秋战国 3、秦汉 4、三国两晋南北朝 5、隋唐五代 6、宋辽金 一、商周铜镜 商代铜镜均为圆形。镜面近平或微凸,镜身较薄,背面中央有一拱起的弓形(或称桥形)钮。西周铜镜也都是圆形的,镜面平直或微凸,镜身较薄,镜钮有弓形、半环形、长方形多种。又可分为素镜、重环镜、鸟兽纹镜三类。 鸟兽纹镜 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虢国墓地1612号墓出土。镜面平直。背面置两个平行的弓形钮,钮左右单线勾出两只对称的虎纹,作张口欲吞状,钮上方虎口前饰一鹿纹,钮下方饰一展翅的鸟纹。 商周花叶纹镜 铜镜由四片花叶纹围绕而成。商代镜以较简单的几何纹居多,如七角星纹、平行线纹、叶脉纹等,以及一些素镜。周代则多为素镜,从铸造来讲,工艺较粗糙,含锡量偏低。   整体而言,这时期的铜镜在简单朴拙之中,仍有一定的形式美 。 重环纹镜 1972年12月陕西扶风刘家水库出土。圆形,镜面中间微凹,直径8厘米。镜背饰重环纹,和当时青铜器皿上常见的重环纹相一致。镜纽作桥形。为西周中晚期器物。极为罕见。 多圈凸弦纹镜 商代铜镜。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同出四种。镜为圆形,镜身较薄。镜面微凸,背面饰凸起的同心圆线纹六圈,同心圆线纹之间,饰以放射状竖线纹,形似放射的光芒。半环形纽。直径11.8厘米、厚0.2厘米、钮高0.8厘米,重0.2公斤。 平行线纹镜 该镜圆形,弓形钮,无钮座,镜面直径6.5厘米,厚0.2-0.3厘米,重64.9克,钮长3厘米,钮高0.6厘米,钮宽1厘米。镜面稍凸,凸出最大处在中部,外凸约3.5毫米,内区中心圆面分为均匀的四等份,每一等份有长短不一的凸线九条或十条,每一等份的凸线互相平行,对于相邻的两个部份则呈互相垂直的形式,如是形成了平行垂直,垂直平行的图纹,取得了既对称均匀又有灵活变化的艺术效果。镜边及里面各饰凸弦纹一周,两周弦纹相距0.8厘米,弦纹间填以“ε”形纹图案34条。这面铜镜出土于1934年安阳侯家庄1005号墓。 二、春秋战国时期 齐家文化和商周时期,铜镜以光素无纹饰者居多,有纹饰者也以几何纹为主。到了春秋战国,纹饰已达15个大类,并且出现了各种特殊工艺装饰艺术,如涂朱绘彩图案、金银错图案、透空雕图案等。初起时期简陋、粗糙的铜镜,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创造和修饰已臻美轮美奂的境地。   这时期铜镜的纹饰种类则主要有:素镜、纯地纹、花叶纹、山字纹、饕餮纹、菱格纹、凤鸟纹、兽纹、蟠螭纹、狩猎纹等。 螭虎纹镜,春秋早期,日用器皿,径7.5厘米,1956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底版装饰回纹,两条螭虎盘绕对称,交相辉映,工艺十分精美,体裁罕见。镜为圆形,直径7.5厘米。镜面略凹,或以为是取火用的阳隧。镜背中心有半环钮,圆钮座。座外周围有两虎相对环绕,其外围以纠结的螭纹一圈。螭纹是春秋时期青铜器上的常见纹饰。 蟠虺纹镜 1978年陕西凤翔南指挥西村1号大墓出土。直径11厘米,镜出土时已破碎。镜背中央有半环形小钮,周围饰细密的蟠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