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地理--2.2地球地表形态(4课时).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届高三地理--2.2地球地表形态(4课时)

【解题探究】 (1)形成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 提示: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为风力侵蚀作用。 (2)西北绿洲地区主要的农业生产活动是什么? 提示:西北绿洲地区主要位于冲积扇或河流沿岸地区,水源较充足,主要发展种植业。 (1)图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 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选项中,与形成图④所示的上大下小的特殊地貌不相关的是(  ) A.岩性的软硬 B.河流的水量大小 C.地表松散碎屑的多少 D.风力大小和风向 【变式训练】 读下图,完成(1)、(2)题: D B (1)以上“天生桥”所在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黄土桥 B.海蚀桥 C.喀斯特溶蚀桥 D.风蚀桥 (2)喀斯特溶蚀桥的形成与下列哪些物质循环有关(  ) ①地壳物质循环 ②碳循环 ③水循环 ④生物循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加固训练】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下图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天生桥”。读图,回答(1)、(2)题。 A D 【解析】(1)选A,(2)选D。第(1)题,黄土桥为流水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黄土广布的地区;海蚀桥为海蚀地貌,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喀斯特溶蚀桥为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广布的地区;风蚀桥为风力侵蚀地貌,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干旱区。第(2)题,喀斯特溶蚀桥的形成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有着密切的关系。 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 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 C.③指示的岩层分界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 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加固训练】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2014·杭州模拟)下图中R山海拔2 810米,具有顶平、坡陡、麓缓的外观特征。R山顶部长约14千米,宽约5千米,主要由砂岩构成;山下生机盎然,猴子的吱吱叫声和金刚鹦鹉的鸣声此起彼落,四周覆盖着棉花糖般的云,边缘攀爬着前所未见的热带植物,上百条瀑布飞溅,被誉为“瀑布之乡”。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8分) 《作业与测评》P402 (1)描述R山的地理位置。 (2)用地质作用解释R山“顶平、坡陡”的外观特征。 (3)据图简述R山山顶气温特点,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4)从大气环流和地形角度简述R山被誉为“瀑布之乡”的原因。 答案:(1)位于南美洲(东)北部;低纬(热带)地区;巴西、委内瑞拉、圭亚那三国交界处。 (2)顶平——地质时期为浩大的浅湖和三角洲,沉积作用形成砂岩;坡陡——地壳运动隆起抬升。 (3)气温特点:终年温和,年较差小,昼夜温差大。原因:地处赤道附近;海拔高(2 810米)。 (4)大气环流:R山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沛,瀑布流量大;地形:R山四周为陡崖,瀑布落差大;顶部平坦,径流分散,瀑布数量多。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第4课时 1.确定岩石特征。 根据图例等信息,确定各岩层岩石的基本状况,如岩石类型、岩石新老等。 2.判断地质构造。 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或新老关系确定区域地质构造类型,如图中甲处为断层,乙处为背斜,丙处为向斜。 3.判断区域地壳演化情况。 根据岩层沉积状况、地质构造的形成、外力侵蚀、岩浆活动等确定地壳发生的演化顺序,如图中先是形成了各沉积岩层,然后发生了地壳运动,岩层发生褶皱弯曲,之后发生断层活动,最后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了现在的地貌景观。 4.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就是为了趋利避害,如背斜储油、向斜储水,背斜隧道,工程避开断层等。 (2013·北京文综)读图,回答(1)、(2)题。 (1)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  ) ①苏 ②湘 ③滇 ④新 ⑤桂 ⑥内蒙古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⑤⑥ (2)图中(  ) A.甲处侵蚀作用最强烈 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 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 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 (1)读图获取有效信息。 图中表示不同时期形成的沉积岩岩层,在内力作用下,形成了不同的地质构造,最后经过外力侵蚀,形成了地表各种地貌特征,如下所示。 (2)不同地貌的成因。 地貌是内力和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如图中甲处为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南地区。 (3)不同区域地理特征差异。 不同的地区,地理特征差异较大,如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区,其特征如下: 【答案】(1) C ,(2) C 。 (2013·临沂模拟)下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