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文档子宫内膜诊刮标本的病理诊断与临床联系.doc

文档子宫内膜诊刮标本的病理诊断与临床联系.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档子宫内膜诊刮标本的病理诊断与临床联系

子宫内膜诊刮标本的病理诊断与临床联系 解放军第174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 戚沛霖 一、正常宫内膜组织学复习 熟悉正常宫内膜有助于子宫内膜病变、尤其是由分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下称“功血”)的判断。 (一)正常内膜的特点是: 1、子宫内膜分功能层和基底层,前者又分致密层和海绵层,随卵巢内分泌变化发生每月一次的周期性脱落,所以称功能层,基底层在正常月经中不受内分泌影响,但在妊娠期随着HCG增多可出现分泌改变。 2、对内分泌的特殊敏感性:卵巢成熟卵泡产生的卵泡素(雌激素);引起子宫内膜增殖,卵泡破裂后,形成黄体,产生黄体素(孕激素),促使内膜腺体产生分泌。如不排卵,没有黄体形成,腺体的分泌反应不明显;如内膜没有受到足够的雌激素刺激,单纯的黄体素也不能有明显的分泌。 子宫内膜的间质无纤维化,无浆细胞浸润,在育龄妇女的内膜可见淋巴细胞,甚至有淋巴滤泡形成,不要误诊为慢性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的间质具有多能性,排卵前间质细胞小、呈短梭形、胞浆少,核圆形、深染;排卵后间质细胞增大,1/2逐渐变成前蜕膜细胞,1/2变成颗粒细胞。 3、送检诊刮标本,内膜失去正常层次关系。诊断时要结合间质和血管情况来分辨是功能层还是基底层:不要把基底层的腺体来判断卵巢内分泌的功能。 (二)月经周期子宫内膜 l、增生期 (1)增生早期(经期4-7天):腺体小、少、直,上皮细胞低柱状,间质较致密,小梭形。 (2)增生中期(经期8-10天):腺体长而弯曲,细胞柱状,间质水肿,核分裂相易见,螺旋小动脉逐渐发育。 (3)增生晚期(经期11—14天):腺体弯曲明显,上皮细胞高柱状,增生呈假复层,其间有透明细胞,间质较致密。 2、分泌期 (1)分泌早期(经期15-18天):腺体弯曲明显、腔扩大,量多,核下空泡 (2)分泌中期(经期19-23天):腺体弯曲更明显、呈锯齿状,腔内有分泌物,间质水肿,螺旋动脉逐渐弯曲。 (3)分泌晚期(经期24-28天):腺体弯曲梅花状,细胞变大,核上空泡,间质呈蜕膜样变,螺旋动脉簇状增生。 3、月经期(经期第1-4天):前2天分泌期腺体塌陷、断裂,第3天应全部脱落,间质出血伴大量粒细胞;后2天还可见早期增生腺体。 (三)妊娠(早期)子宫内膜: 1、蜕膜: 受精卵在经期21-25天于子宫内膜种植,致密层的分泌期蜕膜变进一步移行为妊娠蜕膜,细胞变大呈多边形,铺砖状排列,胞浆丰富,核位于中央,核仁大。在孕卵着床的底蜕膜出现胎盘巨细胞:在胎盘绒毛滋养层细胞和蜕膜接触处,可见一层波浪状无定型红染的纤维蛋白沉积。这四点对诊断宫内妊娠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诊刮中只见蜕膜,不能片面诊断为妊娠,因宫外孕、避孕药、雌、孕激素药物以及肿瘤异位激素均可致蜕膜样变。 2、腺体:主要是海绵层腺体的变化。 (1)裂隙状腺体:致密层腺体少,因受压,腺体呈裂隙状,上皮扁平,长轴常与表面平行。 (2)妊娠期腺体:海绵层腺体在分泌晚期的基础上,更肥大、更弯曲、呈乳头状,锯齿状或簇状,腺上皮细胞透明,核上移突出管腔面,胞核呈裸露状,腺体分泌物多 (3)Arias-ste11a(A-S)反应:A-S反应见于正常和异常宫内妊娠、异位妊娠和妊娠滋养叶细胞病。子宫内膜腺体在滋养细胞分泌激素作用下,部分腺体呈腺瘤样异型增生。细胞呈跳跃式的复层或乳头状增生,核巨大而深染、核膜厚、核仁清楚。A-S反应既要与晚期(或药物所致的)高度分泌反应鉴别,又要与透明细胞癌鉴别。A-S反应的腺体较规则、呈局灶性、背景为明显妊娠期变化(胎盘巨细胞和纤维蛋白沉积),结合停经史、HCG及临床表现综合考虑。 A-S反应有分泌型和非分泌型: (1)分泌型:带见于正常妊娠、流产和异位妊娠。 (2)非分泌型:(少见)上皮细胞增生、异型性明显,唯分泌反应差。多见于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 (四)更年期和绝经后子宫内膜 1、更年期由于卵巢功能渐趋衰退,子宫内膜腺体可不规则增生,即使有排卵,因黄体功能不足腺体分泌不全;内膜局限性老化对性激素反应不正常。在切片中,大部分腺体呈增生期改变,部分腺体有分泌,但分泌欠佳。 2、绝经后内膜大多为单纯性萎缩,腺体少、小、直,间质细胞梭形,致密、纤维化,螺旋动脉缺失,与生育年龄的内膜基底层相似。另有囊性萎缩。绝经后两年内卵巢分泌激素并不完全停止,内膜可有增生反应,部分腺体呈囊性扩张。绝经后两年内偶有排卵,致阴道出血,不要误认为癌。 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原发于卵巢的病变或继发于丘脑下部-垂体-卵巢轴(H-P-O)的调节紊乱,均可导致卵泡的发育障碍,使发育中的卵泡停顿于某个阶段,从而引起雌、孕激素缺乏、不足或过量。受卵巢激素影响的各靶器官中,子宫内膜是最敏感的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