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工具——案例讨论.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融衍生工具——案例讨论

但PG忽略了两点: 第一,历史数据不能完全预测未来,他们所计算的概率并不能保证未来利率上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第二,做为利用衍生工具来避险的公司,他们应当考虑的是如何减少利率变动风险,获得较为稳定而可预测的现金流,而不是在利率是否产生大幅变动上下注。 【分析-案例5】互换的动机 风险来源: 1、option:利率上升时5Year CMT上升,国债价格下降,Spread增大,同时CP也相应提高,两者处于市场同侧,没有起到避险的作用。 2、leverage:在Spread中带有≧ 17.04的杠杆因子,放大了利率上升带来的风险。过于庞大的互换合约给公司融资反而带来负担。 原本的目的应为:1、获得浮动利率。2、防范利率上升带来的融资成本风险。 而现在只实现了浮动利率,而利率上升的风险变得更大。 【分析-案例5】互换的动机 如果不使用swap,1994年5月19日CP rate为4.35%。 【分析-案例5】结果分析 1994年5月19日Spread约为2.8%,几乎处于顶峰处,使用swap后应支付利息为 avg CP-0.88%+2.8%=3.5%-0.88%+2.8%=5.47% 大大增加了融资成本 【分析-案例5】结果分析 1、在swap中去掉期权部分,完全利用双方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市场上的比较优势获得利率折扣,虽然这个折扣肯定达不到原合同中的0.75%,但就获得较低浮动利率这一点来说达到了目的。 2、买入利率看涨期权来防范利率上升风险。 【分析-案例5】策略改进 期权交易: PG向BT出售以利率为标的的欧式看涨期权,由于Spread一旦确定,将延续9期,相当于同时售出9份这样的期权。 Spread 的作用:如果利率上升,5Year CMT上升,国债价格下降,Spread增大。使掉期交易带上了期权的性质,相当于PG向BT出售一个利率购入期权,BT可以在利率较高时选择行权。 【分析-案例5】策略分解 互换的动机互换的动机互换的动机 金融衍生工具 ——案例讨论梁余音 目录 【案例1】巴林银行倒闭事件 【案例2】中国首例因权证信息披露引发民事诉讼案 【案例3】中盛粮油折戟 【案例4】江铜套期保值亏损事件 【案例5】宝洁公司利率互换交易 详细分析案例5 【案例1】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 背景: 巴林银行:历史显赫的英国老牌贵族银行 尼克李森:国际金融界“天才交易员”,曾任巴林银行驻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总经理、首席交易员。以稳健、大胆著称。在日经225期货合约市场上,他被誉为“不可战胜的李森”。 【案例1】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 1994年下半年,李森认为,日本经济已开始走出衰退,股市将会有大涨趋势。于是大量买进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和看涨期权。 1995年1月16日,日本关西大地震,股市暴跌,李森所持多头头寸遭受重创,损失高达2.1亿英镑。 李森为了反败为胜,再次大量补仓日经225期货合约和利率期货合约,头寸总量已达十多万手。 2月24日,日经指数再次加速暴跌后,李森所在的巴林期货公司的头寸损失,已接近其整个巴林银行集团资本和储备之和。 【案例1】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 当日经225指数跌至18500点以下时,每跌一点,李森的头寸就要损失两百多万美元。 随着日经225指数的继续下挫,损失还将进一步扩大。巴林银行从此倒闭。 不恰当的利用期货“杠杆效应”,以赌博的方式对待期货。 【案例2】 权证信息披露引发民事诉讼案 2005年12月14日,上市公司白云机场(代码600004)在媒体上刊登出公告,作为股改的一部分,每10股送1.90股并送6份认沽权证,行权价格为7.00元。 《公告书》第五节第一款第(一)项第8点规定:行权期间为权证上市首日起满3个月后第一个交易日至权证到期日止的任何一个交易日,为2006年3月23日起至2006年12月22日。 【案例2】 权证信息披露引发民事诉讼案 投资者宫钦伟、陈伟、高喜山、张楠等四人阅读后认为:机场认沽权证的交易终止日应当截止到行权日即2006年12月22日。于是,他们忽视了末日轮的危险,展开了一场抢权行动。 2006年12月15日,即该权证的最后交易日,4位投资者在没有得到机场集团在媒体或交易所任何提示的情况下,以154632元买入303200份机场权证,准备在12月22日之前卖出。但他们此后数日后却发现该权证一直不开盘交易,看了证券报有关报道时才获知,机场权证已于12月15日收盘时终止交易。由于权证交易终止时的收盘价为0.332元,而在交易所上市的白云机场股价为7.76元,行权价则为6.90元,白云机场的认沽权证的内在价值为零。因此,行权已无实际意义,他们投资的机场权证成为废纸一堆。 【案例2】 权证信息披露引发民事诉讼案 投资者认为机场集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