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届高考语文一轮:3《科普文章阅读》.ppt

3届高考语文一轮:3《科普文章阅读》.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届高考语文一轮:3《科普文章阅读》

中学语文在线-免费资源站: 要做好筛选信息这类题目,必须切实运用“一找”、 “二 比”、“三判断”的方法。 找:不管从哪个角度命题,我们解题的第一步都是“找”。 拿到具体题目时,先读完材料,审完题干,然后要注意题目涉 及的范围,有的是局部设题,有的则涉及整个文段。涉及局部 的题,要善于找准信息点,适当在文中做一点标记,有时还需 照顾上下文提炼信息。 比:科普文的阅读一般说来是比较简单的,有的题目在找 准材料当中的对应内容之后,再一比较,就可解决了。有的时 候,我们要通观全篇,而不能只盯住一处。 判断:对科普文的解读离不开判断,找比较点要判断,比 较时要判断,筛选信息时要判断,理解文意要判断,而我们这 里所说的“判断”主要是指“从已知到未知的判断(推断)”。 要想作出准确的判断,就必须准确、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把握文章的意思。如从已知到未知的判断(推断),需要合乎逻 辑地推理,切不可只凭主观臆断,也不可仅凭自己对材料的大 致理解,就稀里糊涂得出结论,一定要找到确切的根据,找到 合理的解释。 总之,一找要找得“准确”,二比要比得“细致”,三判 断要判断得“合理”。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品析科普文章的语言可从两方面展开:一要感受语言的整 体风格。同样是科学小品,语言也会有所差异,或概括,或具 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雅致,或通俗。这 些语言风格需要我们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整体感受。二要品析 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这就应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 描述句、议论句、抒情句等句子,从语言的形象、语言的情感、 语言的趣味等各方面进行鉴赏。 科普文章还有一个特点是趣味浓,它的趣味性不仅体现在 题材上,更多的是体现在通过多种表现手法渲染、强化出来的 种种情趣上。因此分析语言特色应集中关注标题的生动活泼、 富有新意;加强对趣味性所借助的文学表现手法:形象化的比 喻、拟人化的手法、把科学知识编织成为有情节的小故事等的 关注。另外还有对科普文章语言既浅显易懂又表述严密特点的 把握,对一些表示范围、或然、必然、已然、未然的词语应高 度警惕。 科普文章的写作方法比较灵活,结构也多种多样,不管是 科学小品还是介绍性说明文,基本上都是以总分式、递进式、 并列式的结构配合以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的说明顺 序,或者单用一类,或者多类并举,交错使用的情况较多。一 般写发展历程者多用时间顺序,揭示原因或描述状况者多用逻 辑顺序,介绍构造、环境等多用空间顺序。总分式是出现频率 最高的结构,递进式多用来与逻辑顺序相配合。答题时应根据 具体情况判断。 解答“把握文章结构”类题型,要注意梳理清文章的层次, 看文章写了哪几层意思(要善于借助标志性的词或过渡句);找 中心句或关键词,并将其加以概括。一般来说,科普文章的层 次是比较分明的,或以时间为序,或以空间为序,或按总分的 顺序解说。 概括中心意思,科普文章相对简单,抓住首段、尾段,首 句、尾句,判断性、结论性句子加以整合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中 心。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科普文章基本的文体特点是科学性和文学性并举,因此首 先把它作为科技说明文来看待,一切科技说明文的手法它也具 有;其次散文、小说等一些文学文体的描写手法也同时并存, 这也是经常考查的对象。设置者的目的在于使考生加深对科普 文两重性的认识。 二、鉴赏评价类 ◎ 方法指导 ◎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要求考生能够通过理解把握作者在文章中各个部分的认识 和看法,进而准确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和表达意图。“言 为心声”,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我们阅读文章,主要 是为了从中获取有效信息,而最主要是获取作者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一项综合性的高层次的 阅读能力,是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热点和难点。阅读时,要“既 见树木,又见森林”,不仅关注重要语句,更要整体把握好文 章。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时,要看到散落在文章段 落里的关键信息,并上升到理性高度来概括。复习时,考生应 不断强化“观点态度抽象性”的观念,培养“透过语言表层探 究深层含意”的思维习惯。具体而言,就要做到分析文章的标 题; 弄清文章的主旨;依据文章的体裁;联系文章的背景;抓 住文章的材料;紧扣文章的语言。 如 2008 年广东卷《绝妙的错误》(见“真题体验”)第 21 题: 作者为什么将标题取名为“绝妙的错误”?请结合全文分 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能力层级为 D 级。设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