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课件:第专题第3课葡萄月令
返回 第 五专 题 第 13 课 识记知识必备 理解文本研读 探究片段赏析 应用体验之旅 整体感知 重点揣摩 写法借鉴 散文是文苑中的大家庭,它一般是通过对具体的形象(指景、物、人、事)的记述、描写来抒情写意、明理言志。从审美的角度看,每一事物身上都可以挖掘出创作的源泉,于是事物身上便具有了人的感情,这就是咏物散文常用的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的散文具有一种含蓄美。含蓄,即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优秀的作家,都善于细致地描绘“物”的特征。我们便可以透过这些,透视到深刻的人生哲理,挖掘文章普遍性的哲理象征意蕴,从中得到共鸣与启迪。 《葡萄月令》 在家常话语叙述的背后,是汪曾祺对劳作的热爱和达观平和的心态。 《家里的灶头》 在寻常物件“灶头”的书写中,洋溢着一种对于时光的温情怀念,以及对于亲情的热烈呼唤。 《老房子》 本文描写了徽州皖南古民居的建筑风格特征以及历史变迁。 《更衣记》 张爱玲以娓娓道来的笔调评述了满清民国不同时期的女装,力图从不同时期的服饰特点折射出时代氛围和社会心理。 《意大利蟋蟀》 作者把蟋蟀当做自己的老朋友来写,赋予蟋蟀人格化的生命,体现了作者对微小生命的尊重和对纯粹科学理性的一种反驳。 hāo biào yānɡ biě huà fù zuō zhou páo jiào jiǎo qiāo 沁 泌 膨 澎 纽 扭 忸 琅 锒 狼 碴 渣 楂 腌 淹 庵 怏怏 泱泱 工夫 功夫 四、熟语释义 1.沁人心脾: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2.璀璨琳琅:文中指雨后葡萄色泽鲜艳明亮。 3.一览无余: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形容视野辽阔,也形容事物简单。 一、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县人,现代作家。从小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家学习写作。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先后出版《邂逅集》《羊舍的夜晚》等作品集,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文坛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他还写散文、评论和剧本。他与人合作改编、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创作上他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这是他艺术追求的方向,也是他小说的灵魂。 二、相关背景 月令:即月支,月主气候季节,为时令,所以月支又称为月令。同时,月令也是一种文章体裁。现存《礼记》中有一篇《月令》,记述每年夏历十二个月的时令及政府执行的祭祀礼仪、职务、法令、禁令等,并把其归纳在五行相生的系统中。《葡萄月令》就是写葡萄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经历,并作为线索串起了人们的活动。农民在田地里的打药、施肥这些看似很寻常的农活,在他笔下却自然优美,读之如画。那种空灵的感觉给人印象深刻。 三、主旨把握 作者通过写美若仙子的葡萄12个月中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与赞美之情。其笔下的自然风物构成了一个温馨、适意的世界,透示着对尘间俗世生活的执著与肯定。 四、结构图示 1.开头写一月和二月的葡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描绘的葡萄有鲜明的印象,而且更可感受到对葡萄的深情,更易引起共鸣。 2.汪曾祺先生曾说:“散文的天地本来很广阔,因为强调抒情,反而把散文的范围弄狭窄了。过度抒情,不知节制,容易流于感伤主义——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请结合“三月上架”一部分分析汪先生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 明确:汪先生这篇文章的语言风格平和冲淡,具有浓重的口语特点,让人读来如话家常,感觉亲切自然。如“先得备料。把立柱、横梁、小棍,槐木的、柳木的、杨木的、桦木的,按照树棵大小,分别堆放在旁边。立柱有汤碗口粗的、饭碗口粗的、茶杯口粗的。一棵大葡萄得用八根、十根,乃至十二根立柱。中等的,六根、四根”,运用大量短句,干脆利落,带给人亲身劳作的切身体验。“把在土里趴了一冬的老藤扛起来,得费一点劲。大的,得四五个人一起来。‘起!——起!’哎,它起来了”一句更是运用口语化的语言,将劳作的情形描绘得历历在目。 3.这篇散文按照月份写了葡萄种植和收获的各种知识。作者写这篇文章,难道仅仅是想写出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吗? 明确:当然不是。文章以时间为序写了葡萄的生长过程和栽种过程,而葡萄在人的精心照料下,才能像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作者写葡萄的生长十分细腻,犹如记录一个新生的婴儿的成长过程。只有真正地喜爱、细心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