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章:社会中的自我.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第章:社会中的自我

实验2 布什曼和鲍迈斯特(Bushman Baumeister, 1998)让540名大学生志愿者分别书写一段话,并由另一个学生对他们进行夸奖(“好文章!”)或做出讽刺性的评价(“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烂的文章”)。然后让那些文章作者们和其他学生一起玩一个反应时的游戏。当某个人的对手失败时,该作者就可以用任意强度和任意时间长度的噪音来攻击该对手。 在文章受到批评后,那些自尊最强的人——同意“自恋的”陈述(我比其他人更有能力)——具有异常的攻击性。他们使用噪音折磨的时间长度是普通自尊者的3倍。受伤的自尊心引发了报复性行为。 良好自尊的建立 和自尊脆弱的人相比,把自尊更多地建立在良好的自我感觉而不是分数、外貌、金钱或别人的赞美的基础上的自尊感明确的人,会一直感到状态良好。 克罗克及其同事(Crocker others,2002, 2003,2004)对密歇根大学的学生进行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与自尊建立在如个人品质这样的内部因素的人相比,自尊主要建立在外部因素基础上的自我价值感脆弱者会经历更多的压力、愤怒、人际关系问题、吸毒酗酒以及饮食障碍。 四、自我服务偏见 “我所见过的多数人都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既没用又惹人烦。” ——罗杰斯 事实上,我们多数人都对自己感觉不错。当我们加工和自我有关的信息时,会出现一种潜在的偏见。我们一边轻易地为自己的失败开脱,一边欣然接受成功的荣耀,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把自己看得比别人要好。 (一)对积极和消极事件的解释 大量的研究发现,当得知自己成功后,人们乐于接受成功的荣誉。他们把成功归结为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却把失败归咎于诸如“运气不佳”,“问题本身就无法解决,,这样的外部因素(CampbellSedikides, 1999)。 同样地,在解释胜利时,运动员一般会将其归因于自我本身,对于失败则推脱给其他因素,诸如错误的暂停,不公平的判罚,对手过于强大或是黑哨。 每天晚上,妻子和我总会把要洗的衣服随手丢到卧室盛衣篮的外面。 第二天早上,我们中的一个会把衣服拣起来放进篮子里。 当她对我说“这次可该你去拣了”的时候,我想,“哼,十有八九都是我去拣的。”于是我问她:“你觉得有多少次是你拣的?”“噢,”她答道:“差不多十有八九吧。” 婚姻中的自我服务偏见 (二)每个人都高于平均水平,这可能吗 戴夫·巴里(Dave Barry, 1998)指出,“无论年龄、性别、信仰、经济地位或种族有多么不同,有一件东西是所有人都有的,那就是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相信,我们比普通人要强。” 自我服务偏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三)盲目乐观 在苏格兰和美国,大部分处于青春期后期的孩子们认为自己被艾滋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要比同伴们小得多(Abrams, 1991; Pryor Reec3er, 1993)。 在经历了1989年的大地震之后,旧金山湾区的学生们曾经一度放弃了他们关于“我可不像其他人那么容易遭遇到天灾人祸”的乐观看法,但仅仅过了三个月,这种虚幻的乐观就复燃了(Burger Palmer, 1991)。 盲目乐观:大多数夫妇都憧憬着能与爱人白头偕老,实际上,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半数的婚姻以失败而告终。 图:自我服务偏见如何起作用 小结 与“多数人可能都遭受低自尊和自卑感的折磨”的假设相反,研究者们发现多数人都表现出自我服务偏见。 在实验和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发现,人们总是在失败的时候怨天尤人而在成功时安享荣誉。我们在一些主观性和盲目赞许性的特征和能力方面,往往认为自己比一般人要好。过分相信自己,使我们显现出对未来的盲目乐观。 五、自我展示 我们人类似乎不仅以自我美化的方式来认识自己,也同样以受赞许的方式来向他人展示自己。 现在我们已经看到,自我位于我们世界的中心,自尊和自我效能确实带来一些益处,而自我服务性的傲慢却使自我评价出现偏差。 请问,那些美化自我的对外展示都是真实的吗? (一)虚伪的谦逊 “我太笨了”(朋友:“你做得很好!”) “我多希望我没这么丑”(朋友:“我见过更丑的”) 虚伪的谦逊也表现在人们对自己成就的自传式的解释中。当得到一个奖项时,对“我的家庭、我的孩子、我的朋友和每个我一生中曾经遇到的人”表示感谢。 对荣誉的慷慨分享,是否与“人们轻易地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相矛盾呢? 实验 鲍迈斯特等人(Baumeister Ilko , 1995)要求学生们写一篇题为“一次重要的成功经历”的文章。 那些被要求署名和准备当众宣读自己故事的学生,常常提到他们得到的他人帮助或情感支持。 而那些匿名写作的人则很少提到这些;相反,他们更多地描述自己是如何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 在鲍迈斯特等人看来,这些结果暗示一种“表浅的感谢”——一种表面化的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