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物理与技术5薄膜的形成与生长.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薄膜物理与技术5薄膜的形成与生长

5.3 生长过程 两个圆形核结合时间小于0.1s,并且结合后增大了高度,减少了在基片所占的总面积。结合时类液体特性导致新出现的基片面积上会发生二次成核,结合后的复合岛若有足够时间,可形成晶体形状,多为六角形。 ② 小岛阶段 小岛阶段 小岛阶段过程:课本P152 5.3 生长过程 圆形的岛在进一步结合处,才继续发生大的变形→岛被拉长,从而连接成网状结构的薄膜,在这种结构中遍布不规则的窄长沟道,其宽度约为5-20nm,沟道内发生三次成核,其结合效应是消除表面曲率区,以使生成的总表面能为最小。 ③ 网络阶段 网络阶段过程: 课本P152 5.3 生长过程 小岛结合,岛的取向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并有些再结晶的现象。沟道内二次或三次成核并结合,以及网状结构生长→连续薄膜。 ④ 连续薄膜 连续薄膜阶段过程: 课本P152 连续膜阶段 5.4 沉积参数对薄膜生长影响 沉积参数对薄膜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沉积速率: 一般来说,沉积速率影响膜层中晶粒的大小与晶粒分布的均匀度以及缺陷等。 低速率:金属原子在基片上迁移时间长,容易到达吸附点位,或被吸附点位置上的小岛捕获而形成粗大的晶粒,使得薄膜的结构粗糙,膜不致密。后续原子不能及时达到,致使暴露时间长,易引入杂质,以及产生缺陷。因此,沉积速率高一些好。 高沉积速率:薄膜晶粒细小,结构致密,但由于同时凝结成的核很多,在能量上核处于能量比较高的状态,所以膜内部存在比较大的应力。 原则:对特定的材料,从具体的实验中正确选择最佳的沉积速率。 5.3 生长过程 气相入射的角度: 原子的入射角度对膜结构有很大影响,使薄膜产生各向异性。 随着结晶颗粒的增大,入射的沉积原子就逐渐沿着原子的入射方向长大,于是会产生所谓的自身影响效应,从而使薄膜表面不平整,出现各向异性。这种沿原子入射方向生长的倾向,在入射角越大时,表现得越明显。 5.3 生长过程 基底温度:   影响薄膜生长的粘附系数(多数降低)、高迁移速率、增加岛与岛之间扩散和成核临界尺寸、结晶和取向等. P161 基片表面状态:   粗糙度低、表面光洁,则膜层结构致密,容易结晶,否则相反,而且附着力差。 环境污染:   真空度低,材料受残余气体分子污染严重,薄膜性能变差。 本章小结 凝聚过程 吸附、吸附原子在基片上的状态 形核理论 稳定核、临界核、毛细理论、统计或原子理论 薄膜的生长过程 成核,小岛,沟道(网络),连续薄膜 薄膜的生长模式 岛状模式、单层生长模式、复合模式 作业 (1)简述晶核的形成过程。 (2)论述毛细形核理论。 (3)简述薄膜的生长模式,并以岛状生长为例分析薄膜形成的四个主要阶段。 * * * (3)入射原子的滞留时间 脱附能Ed与平均停留时间τa的关系 Ed(kcal/mol) 2.5 5 10 15 20 25 30 τa(s) 6.6×10-12 4.4×10-10 1.6×10-6 8.5×10-3 3.8×10 1.7×105 7.3×108 脱附能 式中 为表面原子的振动周期(大约10-13~10-12 s),f为振动频率。 吸附原子在基片表面上移动,在被脱附之前,具有的平均停留时间为: 5.1 凝结过程 ~8450天,23年 表面滞留期间----表面扩散过程 表面扩散势垒(扩散激活能) 表面扩散能 脱附能 吸附原子的表面扩散是凝结的必要条件: 原子扩散 ―形成原子对 ―凝聚 5.1 凝结过程 2. 表面扩散 平均表面扩散时间 吸附原子在一个吸附位置上的停留时间称为平均表面扩散时间,用 表示。 (f1为沉积原子横向振动频率) (表面原子振动周期) 大约10-13~10-12 s 表面扩散能 5.1 凝结过程 单位时间内扩散的步数(扩散频率) 是 若用 表示相邻吸附位置间距,则: 吸附原子在表面停留时间经过扩散运动所移动的距离(从起始点到终点的间隔)称为平均表面扩散距离, 平均表面扩散距离 讨论: 表面扩散能 越大,扩散越困难,平均扩散距离也越短; 脱附能 越大,吸附原子在表面上停留时间越长,则平均扩散距离也长。 对凝结过程有利 5.1 凝结过程 表面扩散能 吸附原子扩散迁移频率 吸附原子表面扩散时间 吸附原子面密度 脱附能 表面滞留时间 J为单位时间入射到基片单位面积的总原子数 不考虑反射 吸附原子在滞留时间内迁移的次数 近似认为: 吸附原子在这样的迁移中与其他原子相碰撞就可形成原子对。凝结过程是指吸附原子在基体表面形成原子对及其后续过程。 5.1 凝结过程 3. 凝结 每个吸附原子的捕获面积: 式中, 是单位基片表面上的吸附位置数, 是吸附原子在滞留时间内的迁移次数。 所有滞留原子总捕获面积: 脱附能越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