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方政府与福利型非营利组织之关系以嘉义地区为例-国立空中大学
.1
社會科學學報,民92 ,11期
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
之關係:以嘉義地區為例
呂朝賢* 、郭俊巖**
(Leu, Chao-Hsien and Kuo, Chun-Yen)
中 文 摘 要
近年來非營利組織在社會福利需求之滿足上所扮演的角色日益
重要。但受到經濟不景氣、地方政府財政困窘及非營利組織本身特
性之影響,使得非營利組織在此角色之扮演及經營管理上遭遇的挑
戰愈來愈沈重。因此本文透過對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互動關係之剖
析,以了解兩者如何一起協力合作,以滿足日益增加之福利需求。
本文經由文獻檢整,釐出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有五種可能的關
係,他們分別是合夥、互補、敵對、契約與補充關係。本文藉此模
型分析由深度訪談與檔案文件搜整所得之資料,分析之主要結論有
三:1.嘉義地區的NPOs與縣市政府的互動關係現況係以補充性關係
為主,契約性關係為輔的狀況。較專業化、規模較大之NPOs與地方
政府之互動中,有較多的契約性行為;而較不專業化、與民間宗教
有關之NPOs,及未立案之組織則與政府之關係皆以補充性活動為主。
2.由於地方政府服務輸送能力與資源有限,並且在政策法規制定上
有能力之限制,因此具地方特性之服務項目少見,且以地方較具專
業化之NPOs做為服務輸送之工具。3.就個別服務項目與團體而言,
影響地方政府與NPOs關係之主要成因有三:地方政府的角色與能力
限制、地方NPOs的角色與能力限制、NPOs之資本。
*本文作者目前係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本文作者目前係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專任助理教授、國立空中大學兼任面授教師
- 139 -
.2 社會科學學報,民92 ,11期
本文以為上述的分析結論,有助於我們未來對政府與NPOs之
角色功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有益於未來雙方如何合作滿足社會
需求之參考。
關鍵字詞:非營利織組、地方政府、委託關係、組織之社會資本
- 140 -
.3
地方政府與福利型非營利組織之關係;以嘉義地區為例
壹、前言
1987 年與 1999 年是臺灣非營利組織(以下簡稱為 NPOs )發展歷程中二
個相當重要的轉折點。自 1987 年解嚴之後,隨著政治民主化與經濟自由化
的進展,不僅使得法制上的鬆綁、公民意識之覺醒與經濟之榮景同步發展,
也為臺灣社會福利的發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礎,特別是促成了 NPOs 數量大幅
增長。這顯示在 1987-1999 年間,臺灣民間的 NPOs 日益成為社會福利供給
的重要機制,並於 1999 年九二一賑災後達到高峰。於此賑災與復建過程中,
臺灣民間的 NPOs 展現了其優勢之供給能力,對災區之復建扮演著極具重要
之角色。然而,自 1999 年後受到臺灣經濟不景氣及政府財政拮据之影響,
使得 NPOs 在資源募集上日益困難,各 NPOs 開始面臨到組織生存與經營之
危機。不過,此一危機,也讓人們開始反思 NPOs 在社會福利中功能與角色
之限制,及未來之發展方向。
就臺灣福利型 NPOs 而言,經營時間短、規模小、市場化不足為其三大
特徵,因此如欲對未來 NPOs 在社會福利中的角色與功能做定位,則不可忽
略 NPOs 與其它部門(政府、市場、社區)間的互動關係。而與這三部門的
互動關係中,本文認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