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示登记混同与抛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宣示登记混同与抛弃

有系統 、規劃性將科目分述介紹 ,透過化整為零方式 ,讓讀者可以循序漸進地 深入瞭解科目的精髓與重點 陳 杉 ‧律師 ‧司法特考及格 ‧台大法律研究所博士班 宣示登記、混同與拋棄 壹 、宣示登記 (民§759 ) 一 、要件 :非因法律行為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 民國98 年物權編關於通則之修法施行之前 ,民法第 759 條係規定 :「因繼承 、強制 執行 、公用徵收或法院之判決 ,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 ,非經登記 ,不得處 分其物權 。」 惟向來見解均認為 ,本條所指四者 (即繼承 、強制執行 、公用徵收或法院之判決), 僅為例示規定 。民法第 759 條修正理由第二點亦表示 ,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 者 ,非僅限於繼承 、強制執行 、徵收及法院判決四種 ,其他尚有因法律之規定而取 得不動產物權者。例如:因除斥期間屆滿而取得典物所有權(民法第923 條第2 項); 亦有因法律事實而取得不動產物權者 。例如 :自己出資興建建 築物 。為期周延 ,故 增列概括規定 「其他非因法律行為」,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 ,應經登記 ,始 得處分其物權 。 基於上述修法說明 ,民法第759 條修正為 :「因繼承 、強制執行 、徵收 、法院之判決 或其他非因法律行為,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應經登記,始得處分其物權。」 二 、效果1 登記前已取得不動 產物權 : 民法第 759 條規定 ,非因法律行為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 ,應經登記 ,始 得處分其物權 。由此可知本條所欲規範之不動產物權 ,於登記前即已發生 ,並無 1 以下請參閱謝在全 ,民法物權論 (上),修訂四版 ,2009 年6 月,頁112~113 、118~119 。 司法新趨勢 第54 期 081 民法第758 條第 1 項之適用 。 之所以不經登記卻已能取得不動產物權 ,理由有二 : 意在彌補登記生效要件主義之過於嚴苛 。蓋非因法律行為而取得不動產物權 者 ,若仍應待登記後始能取得權利 ,對其之保護有所不足 。 例如 :被繼承人甲死亡後 ,在繼承人乙就繼承土地辦理繼承登記之前 ,系爭土 地為第三人丙所不法侵佔 。若貫徹登記生效要件主義 ,則乙須俟辦理繼承登記 完畢後 ,始能以所有權人之地位依民法第 767 條第 1 項前段請求返還土地 ,對 乙之保護有所不周 。故肯認非因法律行為 (繼承)而取得土地所有權之乙 ,無 論是否已經辦理繼承登記,得於繼承開始後,以所有權人之地位對丙行使權利 。 非因法律行為而取得不動產物權者 ,或有法律依據 (例如 :繼承),或有國家機 關公權力之介入 (例如 :強制執行或徵收),其物權業已發生甚為明確 ,已無違 公示之要求 ,登記之遲速 ,較無礙於交易安全 ,故無庸以登記作為生效要件 。 既然非因法律行為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 ,於登記前已經取得權利 ,故該 登記並無創設物權之效力 ,不過係將已經發生之物權變動 ,宣示於人而已 ,因此 稱為 「宣示登記」;又因民法第 759 條之登記並非取得不動產物權所必要 ,故亦 稱為 「相對登記」。 依民法第 759 條之規定 ,原則上非因法律行為而取得不動產物權者 ,於登記前已 經取得權利 ,惟若法律規定 ,非因法律行為而取得不動產物權者 ,應經登記始能 取得者 ,從其規定 。 例如 :欲依取得時效制度取得不動產物權者 ,縱時效已經完成 ,仍應俟辦理登記 完畢後 ,始取得之 (民法第769 、770 、772 條)。 應經登記 始得處分其物權 : 民法第 759 條之所以規定 ,應經登記始得處分 ,係在貫徹不動產物權變動之公示 原則 。按民法雖係以登記作為不動產物權變動之要件 ,惟基於前揭理由 ,故為非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