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根处无果胡晓媛NoFruitattheRootHuXiaoyuan-北京公社
根处无果
胡晓媛
No Fruit at the Root
Hu Xiaoyuan
10. 20. 2012 - 01. 28. 2013
新闻稿
北京公社荣幸地呈现胡晓媛最新展览“根处无果”,这也是胡晓媛在北京公社的第二次个展。展览将从 2012 年 10 月 20 日持续至 2013 年 1 月 28 日。
“根处无果”展出的三件作品是胡晓媛的最新创作,包括“木”系列的《根处无果》、三频影像作品《溺水之尘》和录像装置作品《看》。三件作品初看上去疏离、空寂,甚至是将
视觉化减到最低限度的形式。然而三件作品背后均隐藏着较为复杂的对单一个体持久与艰难处境的表达。《根处无果》(2012)由 9 件“木”构成,艺术家仍然沿用过去的工作方式
(将绡包裹在木头上,以墨在绡上描摹木纹,之后先取下绡,将被描摹过的木面用白漆完全覆盖,最后再将之前画有木纹的绡重新绷回到木头上)。但与以往的“木”系列作品不同
的是,此次胡晓媛选择的木料由于完全不具备现实意义上功能性,从而形状更为让人困惑。艺术家自律的、一丝不苟的描摹和这些木料的任意和荒诞性之间形成了一种更为有趣的张
力。三频录像作品《溺水之尘》(2012)偶得自一次外景拍摄(演员以肢体表述怒斥大海)后的遗留物。艺术家用微距镜头拍摄了演员脱下的被海水浸透并被砂石磨破的裤脚,捡回
的珊瑚旋转不定以及纸张被放大后的锋利边缘。录像装置作品《看》由两部分组成:一个看过去近乎全白的影像,没有任何具体的内容,只有仔细的观察才能看到一块白色在缓慢移
动。在录像对面的角落里安置着一个背朝观众的小型监视器,连续播放着艺术家背负厚重白板紧贴白色弧面墙艰难移动的全部过程,同时也成为阻止观众了解这个过程的视觉障碍。
胡晓媛在她的创作中一直表现出对探索事物的相互对立又互为转换的关系的兴趣。这种兴趣在最初体现在艺术家对创作材料充满象征意味的使用中,比如在白绫上用头发绣出交织着
身体、情感与欲望的图示(《送不出去的信物》,2007);将手纸纸浆翻制的日常物品与蝉蜕、麻雀标本、小学生课桌、钟表等充满“逝去”感的物件并置来构造出的场景(《夏至》,
2008);将一张撕成无数片的宣纸以透明胶带为连接物努力复原(《无用》2008)。“木”系列的出现是一个新的出发点,胡晓媛渐渐地将其作品的形式落脚点放到了一个更加不确
定的语境中,而作品也在意义层面上随之释放除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一点在她随后的录像作品中得到了集中体现。2010 年胡晓媛在北京公社的第一次个展显然是晦涩的。在那些脱
离了具体时间、空间的录像作品如《哪儿是那儿》、《不知道你走了多久,也不知道你要去什么地方》中,观众们发现艺术家的个人经验转化成了更加抽象也更加开放的形式语言。
胡晓媛,1977 年生于中国哈尔滨,2002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目前生活并工作于北京。她的作品媒介包括装置、绘画、影像。在年轻一代艺术家中,胡晓媛的创作已经受到了重要关注。
她参加过的重要展览包括纽约新美术馆“无法管制 - 新美术馆三年展”(2012)和德国卡塞尔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展(2007)等。
Press Release
Beijing Commune is proud to announce the opening of Hu Xiaoyuan’s second solo show at the gallery--No Fruit at the Root. The show begins on Oct, 20th and will last till Jan, 28, 2013.
The show, titled No Fruit at the Root, presents the latest works by Hu Xiaoyuan. It is composed by three piece: No Fruit at the Root, which is a new extension of the artist “Wood” series, The
Drown Dust, a three channel video work, an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