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心路八十年--世界文学教育读本.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导 言 代化不等于西化,目前差不多是学术界的共识;但近代化 与西方有很大关系,也是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固然,我们 可以说,中国明清以来就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如果没有西方资本 主义 的入侵 ,也会缓慢地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然而历史不容假 设,事实是,我们津津乐道的那点萌芽并没有发育成材,中国的资 本主义是从西方 的土壤 中移植过来 的。在西方介入 的情况下 ,中 国在血与火 的痛苦与屈辱 中开始了 自身的近代化历程 。另一个 同 样不容置疑的事实是,世界范围的近代化起始于西方 ,而近代化在 其过程 中又存在一体化 的趋 向,西方 的先验模式无论其有效性程 度如何 ,都会被后来者效法 。被效法 的内容有些属于近代大工业 和商品经济通用性的东西,如工厂制度、交通组织、金融体制等等; 有些属于参与社会运作的符号体系,如政治、法律制度、科学思维 等;还有些则属于形而上 的范畴 ,如新教伦理、自然法精神、民主意 识等等。在东方,这三个层次的效法是不均衡的,第一层次往往要 切实得多,至于后两个层次的效法,至少从结果看是可疑得很 。无 论是较为成功 的 日本和不那 么成功 的中国,所谓“和魂洋才 ”、“中 体西用”的阴影始终没能去掉 。用 的说法 ,外来 的“文 化光 ”穿透 一个社会 时,其“技术 的光线 ”的穿透力常常是最强 的, 第 2 页 引起的阻力也最小。 言之 ,效法西方则可 ,纯粹地西化则难。 即使如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拙笨地着西装 ,皱着眉头啃牛排 ,下 决心“脱亚入 欧 ”,也不 能说真 的西化 了。不管怎么说 ,学 习和效法 西方都是东方近代化 的一个必不可少 的过程 ,因为西方至少在那 个时代 ,代表着近代化过程一体化 的方 向。过分渲染中国资本主 义萌芽的论者也许忘记 了,他们所判定这些萌芽的尺度 ,却都是西 方 的。市场与商品化在 中国古代历史上并不是什么稀罕物 ,但能 不能就势发展成为资本主义 ,却大有可疑之处 。举个大家最乐道 的“萌芽 ”的例子 明清之 际最 出风头 的徽商 。徽州人“商 ”甲天 下,可徽州的宗法制度 、理学风尚这些大家公认的封建主义象征也 甲天下。这种 “二律背反”不管怎么说也是耐人寻味的。 因此,我们要想讨论近代化过程中的思想意识变迁 ,就摆脱不 了与西方的关系。这样 ,三方面的内容就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对待 西方 的态度和认知 从人到文化 ;二是对待 中国人 自己效法西 方 的行为举止的态度和认知 从物器到精神;三是对这种效法 的中国化 的态度和认知 从反思到操作 。三者都涉及到思想家 的思想,实际统治者的思想和下层民众的通俗思想 。在此,我主要 想清理一下民众通俗思想的主体农 民意识在近代 的变化脉络 。为 了研究的方便,我把考察的上下限定在 到 年 间,上 限为 西方介入之始 ,下限是共产主义运动在 中国发韧 。在这样一个 区 间里 ,东西方文化恰好走完 了如三十年代 中国学者所说从物到心 物交界再到心的接触、碰撞、容纳的过程 。而在共产主义运动发韧 之后 ,中国近代化的主题词变更了,故不宜放在一并讨论。 见 A 第 3 页 一 现在的学术界,讲到中国近代的思想变迁,一般只着眼于上层 精英 ,其中谈得最多的还是思想家,从王韬、冯桂芬到孙中山和章 炳麟 ,尽管免不 了加上条诸如“局 限性 ”和“软弱性 ”的尾 巴,但骨子 里还是认为只有这些人才有思想,或者说才值得一论 。晚清加上 民初八十余年风风雨雨 工厂 冒烟 ,皇冠落地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