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淡水至艋舺清代台湾北部水师的设置与转变-淡江大学机构典藏.PDF

由淡水至艋舺清代台湾北部水师的设置与转变-淡江大学机构典藏.PDF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由淡水至艋舺清代台湾北部水师的设置与转变-淡江大学机构典藏.PDF

* 由淡水至艋舺 :清代臺灣北部水師的設置與轉變 周宗賢 ** 李其霖*** 提要 清朝領有臺灣之後 ,水師防務的設置主要以安平及澎湖為主,初期,臺灣北 部地區並未設置水師 。海盜鄭盡心事件之後,於淡水設置水師營,但布署的人力 及戰船數量有限 。 乾隆以降 ,臺灣北部的發展快速,人口聚集重心已由淡水轉往臺北盆地。為 加強治安之維護 ,此時水師的駐防重心亦轉往艋舺(Bangkah),但清廷並未忽略 淡水的重要性 ,相關水師設備並未減少。 嘉慶十年 (1805),海盜蔡牽劫掠淡水 ,清政府為加強防務,增強了周邊的軍 事設施 。同時間為因應臺灣北部開發 ,除了水師防務增強之外,陸路防務亦隨之 擴編 。但陸防的擴編並不影響海防之發展,反而形成海陸並重之勢。 關鍵詞 :清代 臺灣 淡水 艋舺 水師 一、前言 清代軍事據點的設置 ,隨著移民開墾的擴大而建置,臺灣北部地區的軍事據 點,初設淡水營 ,主要防衛臺灣北部沿海一帶之安全,但臺灣北部開發進入臺北 盆地之後 ,軍事據點即由淡水河口轉往整個淡水河流域 ,其重視的也不只是沿海 安全 ,而必須要兼顧內陸治安。 早期拙著 〈淡水的班兵會館〉一文 ,曾概略介紹淡水設兵情況,最近與李其 霖討論到清代淡水防務問題時 ,有感李君近年鑽研明清的水師與臺灣海洋史深受 1 肯定 ,且北淡防戍此部分的論述可再補強 ,遂與李君共同撰寫發表本文 。 * 本文得以完成要感謝匿名審查人之意見 ,使內容更加嚴謹、順暢,錯誤減少。黃郁雯在撰寫期間 給予諸多幫忙在此謹致謝意 。 ** 淡江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1 有關清代臺灣北部的武備 ,相關的研究有陳漢光,〈明代清初北臺武備〉,《臺北文獻 》直字 1 141 臺灣北部的開發與淡水營的設置實為一體兩面 。因為在人口增加一定程度之 後,從官方機構的設置即可看出當朝政府對當地之規劃狀況 。再者,北臺灣的防 務是一個閩浙地區的整體規劃 ,並非單就臺灣一地。本文將從檔案及官書內容來 看清代對臺灣北部水師的設置與轉變 ,並兼及臺灣海防的整體規劃 。 二、淡水地區之發展 人口的多寡影響統治者對該地進行治安防務之布署 。因此從北部人口的移入 2 狀況 ,可瞭解清廷對北部管理之機制。臺灣北部淡水地區 在移民者尚未進入之前 , 3 一直是原住民的生活圈 。此區域的住民是擅長貿易的。依據最早資料顯示 ,明代 4 嘉靖年間 ,中國東南沿海一帶的海盜如林道乾 等人 ,在明代官軍的追擊之下來到 5 1592),倭侵入淡水 、雞籠。 臺灣 。萬曆二十年 ( 淡水 ,原指河名,即淡水河,十七世紀後,漢人在河之北岸形成聚落,以河 為地之名淡水 ,又稱滬尾,為臺灣北部開發的一個起點。此地原為平埔族之凱達 格蘭人 (Ketagalan )所居 ,十六世紀下半葉,淡水已經是東洋航路的必經之地。 淡水河有三大支流 ,由主流大漢溪(舊名大嵙崁溪),支流新店溪 、基隆河組成,

文档评论(0)

wendang_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