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不同视角下的中德职教合作项目的贡献和不足--小型问卷调研.PDFVIP

不同视角下的中德职教合作项目的贡献和不足--小型问卷调研.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同视角下的中德职教合作项目的贡献与不足 --小型问卷调研的发现 刘邦祥1 摘要: 中德两国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合作历时 30 多年,执行项目上百个,交流人次达 10 万。 两国经济社会交往日益深入,这一领域的合作活动规模更大、形式更多样。借助简单设计的 问卷,在涉及多种类型合作项目的中方执行者中进行调查和实证分析,本调研发现该领域的 合作实践对我国整体职教发展的贡献主要在于“造就师资和管理队伍”、“引进职教理念”和 “开发课程体系”等方面,而该领域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在于:形成职教管理体制和法规以及 开展职业能力资格考评。通过对照不同组别被调查者的经验,调研发现:不同的工作背景显 著地造成了对该领域合作实践的认识差异,不过被调查者倾向于认为:经费、设备等不再是 影响项目实施的原因,开发教学材料也不是重点合作内容,而双方决策者的期待、核心执行 者的人选及其跨文化能力是确保合作顺利实施的决定性因素。最后,研究者希望加强实证性 研究以深度发掘该领域合作的经验成果、有针对性地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中德合作、职业教育与培训、项目管理、经验研究 一、调研背景 1.1 中德职教合作的实践 1.1 中德职教合作的实践 11..11 中中德德职职教教合合作作的的实实践践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 径”,而发展职业教育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中长期规划)。 1 刘邦祥 中德合作风电研究与培训项目 高级培训专家 liu.bangxiang@; 职业教育必须紧跟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地调整结构、深化体制改革,而这其中“关 键是转变教育观念”。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我们全面了解自我、突破传统束缚、 推进职教体系改革的重要途径。2009 年 11 月 29 日在“中德职教合作三十周 年庆典”上,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回顾中德职教合作的而 经验,“截至目前,与中国开展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国家达 30 多个。中国与 德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其中起步最早、历史最长、项目最多的。” 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德两国政府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开展了系列化的技术 合作项目,包括在沈阳、苏州等 6 个城市尝试引进“双元制”模式,设立了 16 个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比如“南京建筑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天津中德职业教 育与培训中心”。到 1990 年代中期,“已建成的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32个,..., 在全国100多个单位推广了‘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并派出了上万名职业学 校的教师及职业教育管理人员赴德国学习进修。”(姜大源 1996 年《德国研究》 第 03 期)。两国政府间职教合作遵循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日益向结构 相对薄弱的中西部地区倾斜,四川、云南、甘肃和青海等地成为双方合作的重点 区域。纵观三十年的中德两国职教合作,双方组织了 10 万人次的职教交流和考 察,实施了 100 多个合作项目,发行了上百种有关职教的专业书籍。其中,德 国政府系统化地参与培训了 2000 多名中国职教师资和 700 多名职教院校管理 者。 姜大源(2009)从师资培训、合作办学、技术培训及专题研讨四个维度综合 描述了两国政府之间、院校和社会机构之间不同层面上的各种形式(包括长期项 目、措施及系列化论坛)的合作活动。两国间的职教合作也从初期的以由德国向 中国的经验输出为主逐步转化为双向交流。德国合作伙伴认为两国间的教师互访 是“相互学习、相互激发、共同进步和共同构建未来发展”的机会(Imove 2008 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Radio China International vom 01.03.2010报道)。 与此同时,中德经济界、特别是在华德资企业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人力资源 开发活动,包括:企业内职工培训、参与职教院校的职业教育教学、支持职教院 校师生的实习与见习等。比如,西门子(中国)培训了上千名职教师资、其各地 工厂每年接受5000名职教院校学生的参观和实习。自2003年设立华晨宝马制造 厂以来,宝马汽车公司建立了包括北京、上海两大培训中心和沈阳、南京、成都、 广州四大培训基地的职教网络,并与职教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特别是按照 双元制模式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学徒生项目。德国五大汽车制造公司联合德国国际 合作机构与中国教育部开展战略性合作,2011年10月在全国遴选的5家职教院校 参照德国双元制模式启动了“汽车

文档评论(0)

xyl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