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恨歌》:从白居易到洛夫
我的感觉是现代人对现代诗还隔着一道屏风,至少在对诗的审美上是如此。所以我下学期开选修课,还是开了《现代诗欣赏》,看能不能为新诗、现代诗争取一些读者。
回头再说洛夫。一九九六年秋日,我因为职称评审遇阻而心生不快,跑到南京呆了几天。说是“呆”,实际上是天天乘公交车逛景点,中山陵、雨花台、大屠杀纪念馆、夫子庙和玄武湖都是那一次逛过的。除了景点,自然还逛书店,有一天在中山路一家小书店看到有特价的香港图书,看中一本台湾当代诗人洛夫的诗集《爱的辩证》,竖排繁体版,香港文艺风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原价港币29元,现价人民币6元(当时也不算便宜),就买下来以备查用。其时我刚给九四级学生开过一次《台湾现代诗》专题课,讲到洛夫,可供参考的只有校图书馆人文版《洛夫诗选》一种,这一本算是我自己添置的“私产”。
该集为香港所出“台湾文丛”之一,副题是“洛夫选集”,由旅美诗人非马编选,除非马本人在芝加哥撰写的短《序》之外,又附有评论家萧萧的《不变的巨石——谈洛夫》一文,还有作者照片、小传、年谱、著作简目,共收入洛夫各个时期诗作七十余首,但似乎以其后期诗作为重点,那被大陆评论家视为“表现作者对生与死的玄想,极晦涩难懂”的《石室之死亡》只选了一首《初生之黑》,而《长恨歌》则漏选。但也应该说,这是一本由诗人和评论家合作编选恰当的一个选集,非马的《序》与萧萧的评论固然简练清爽,就是封底一二百字的选本介绍也写得准确到位,比如说:“洛夫的诗,‘以小我暗示大我,以有限暗示无限’,早期锐意求新,诗风腾跳猛捷,是超现实的代表;后来风格由激动趋向静观,由繁复转为简洁,‘师承古典,而落实于生活中’”。
巧的是,没过几年,洛夫应邀到济南办书法展来了。我闻讯在当天一早赶到济南文联大厦,目睹了书法展的开展仪式,由后来剪贴的报纸证明,参加仪式的有武中奇、苗得雨、张炜等人,而我要做的主要是以照相机为其书法作品留影,也为洛夫和吕家乡、吴开晋、袁忠岳老师合影,自己也跟洛夫夫妇照了一张像。此时的洛夫已大不同于《爱的辩证》中的照片,满头华发印证了诗人青春之不再。
我拿出那本准备好的《洛夫选集》请诗人签名留念,结果诗人显出很惊讶的样子说:“你怎么会有这么本书?”边说边用我带去的一只软笔在内封上签下“洛夫”二字,又赠我一张名片,名片上的地址却在北美的加拿大。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座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琵琶峰。成就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