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1级 发育生物学 期末复习概要.pdf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1级 发育生物学 期末复习概要.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1级 发育生物学 期末复习概要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1 级 发育生物学 期末复习概要 发育生物学考试 一、动物学部分 名词解释:5*4 原肠作用:指囊胚细胞有规则的移动,使细胞重新排列。用来形成内胚层和中胚层器官的 细胞迁入胚胎内部,而形成外胚层的细胞铺展在胚胎表面。 胚胎诱导:胚胎发育过程中,相邻细胞或组织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决定其中一方或双方的 分化方向 (发育命运)。其中涉及的细胞命运是由邻近细胞或组织的相互作用限制的,这种 有条件的特化发育为调整型发育。这在脊椎动物中较主要,相应的,无脊椎动物中自主特 化更主要。 Hayflick 界限:体外培养人体2n 细胞在传代40-60 代时,会表现出明显的衰老现象,继 而退化和死亡。这种细胞增殖能力的上限为Hayflick 界限 中期囊胚转换:果蝇、爪蟾等非哺乳类的早期受精卵呈转录抑制状态,经一系列快速分裂 周期发育至中期囊胚阶段后才启动转录活动,通常都伴有细胞分裂突然变慢、失去同步化 及细胞表型发生改变,母型控制转为合子型控制,即所谓“中期囊胚转换”(midblastula transition,MBT) 问答题:5*4 1、动物衰老体现在哪两个大的方面? (1). 人体衰老是系统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的总和和表现,两者相互影响和促进。 宏观表现在细胞、组织、器官的退行性改变 (2). 动物衰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 a) 生理功能的衰退 b) 各种老年性疾病的陆续发生 (3). 衰老的基本特征 a) 衰老具有普遍性 b) 衰老在不同层次上有相应的体现:①分子水平上,部分酶或蛋白质的结构改变, 功能下降;DNA 损伤积累,DNA 修复能力下降;②细胞水平上,细胞分裂周期的延 长;③组织、器官、整体上,胸腺退化,免疫功能下降,皮肤和软骨皱缩失去弹 性,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心肌功能下降,肾小球过滤功能下降等 2、关于滞育 (1). 滞育常常不是由于不利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而是昆虫本身已具有一定的遗传稳 定性,当昆虫进入到滞育阶段,即使给予最适条件也不能马上恢复生长发育,且一般 有固定的虫态 (2). 滞育是周期性出现的,比休眠更深的新陈代谢受抑制的生理状态,是对于有节奏 重复到来的不良环境条件长期适应的结果。在自然情况下,滞育的解除要求一定的时 间和一定的条件,并由激素控制 (3). 滞育的两种类型 a) 专性滞育或必发滞育:某种昆虫一个世代的某一虫态所有的个体都发生的滞育, 多发生于一化性的昆虫 b) 兼性滞育或偶发滞育:某种昆虫某一世代、虫态和个体发生滞育,或者是一种昆 虫的某一世代的虫体发生滞育,而不是所有世代皆发生的滞育,多发生于多化性 的昆虫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1 级 发育生物学 期末复习概要 (4). 昆虫滞育的基本类型 a) 卵滞育→胚胎停止生长发育,很大程度取决于母本 b) 幼虫滞育→多发生在最后一龄幼虫期;脑—前胸腺轴的抑制是幼虫滞育所具有的 共同特点,由于JH 在其中的作用程度不同可分为四类:母体决定、JH 参与滞育 的启动和维护、JH 仅参与滞育的启动、JH 无明显作用 c) 蛹滞育→发生在蛹期,无取食现象,活动极其微弱,代谢最为经济节省,主要由 脑和前胸腺的协调控制为主 d) 成虫滞育→生殖抑制 (5). 咽侧体在滞育中的作用 a) 咽侧体在成虫滞育期间体积更小,且无活性 b) 对于外源保幼激素 i. 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多数种类中具有解除成虫滞育的作用 ii. 剂量反应关系通常显著 iii. 用JH 处理滞育个体所导致的生殖活动回复,只能视为滞育的暂时中止 3、蝗虫主要特点:群居与独居的特点,多形性? 目前认为存在于散居型和群居型蝗虫间咽侧体活性和保幼激素滴度的差异,可能构成 蝗虫对密度反应的一生理型特点 (1). 散居型的咽侧体较群居型大,且咽侧体合成保幼激素 (JH)活性更高 (2). 保幼激素及其类似物具有抑制脂肪体发育和激脂反应 (3). 降低聚集行为并对同伴蝗虫增加明显侵略反应,促进散居 (1). 黑色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